科研产出
"虾稻"模式下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三维系统综合效益-以湖北潜江市为例
《经济地理 》 2024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虾稻共作”模式作为一种新兴农业模式,被视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尝试。文章以“虾稻共作”模式的发源地——湖北省潜江市为研究区,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综合评价模型和障碍度模型,从三维系统角度揭示了2016—2020年潜江市各乡镇在“虾稻共作”模式下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三维系统综合效益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影响该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虾稻共作”模式下,潜江市三维系统发展指数在“十三五”期间呈现出动态演进的特征,各乡镇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绝对差异。(2)三维系统综合发展效益呈下降趋势,西部、东部和北部较中部高,经济发展效益与三维综合效益的时空变化较为吻合,粮食安全效益与生态保护效益趋势相反。(3)经济发展指标对综合发展效益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生态保护指标和粮食安全指标。
关键词: 虾稻共作 粮食安全 经济发展 生态保护 综合效益 可持续发展


破“SCI至上”背景下我国传统学术期刊转型发展路径探索
《编辑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从期刊编辑部人员的角度分析我国传统专业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切实发挥学术期刊在科研评价体系政策下的实际作用,提供突出科研团队质量贡献的可操作性方案.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学术期刊编辑部人员和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工作者为调查对象,调查在科研评价体系政策下影响学术期刊发展的相关因素、编辑部人员和各高校科研工作者的态度及满意度、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学术期刊普遍重视转型发展,编辑部人员表示转型发展中,存在期刊影响力不够、稿件质量不如预期、约稿方式方法有阻力等困难.科研工作者表示受期刊等级影响较大,且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较少.建议通过打造特色学术期刊,增强凝聚力;多渠道补充编辑人员,提升编辑的学术、服务能力;优化约稿方式方法;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调动重要合作对象积极性;在融媒体视角下,拓展学术传播渠道,为树立期刊品牌、提高期刊影响力和办刊水平提供路径.


生物技术助力黑土地保护性利用的应用与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刊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我国东北黑土地经过60年高强度利用和不合理耕作导致其有机质减少、碳氮严重失衡、微生物群落失稳等一系列退化过程,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黑土有机质含量降低是黑土退化的核心问题.生物是一切有机质的源泉,生物驱动的有机质动态平衡是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稳定及土壤质量的基础.然而,东北水热资源限制致使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质转化困难,制约了黑土质量提升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黑土粮仓)"设立了"黑土地产能和质量提升的现代生物学技术"攻关任务;该攻关任务围绕绿肥等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质动态平衡机理、秸秆低温腐解的生物学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研发黑土质量提升相关的变革性、颠覆性生物技术,突破黑土有机质转化技术瓶颈,促使黑土地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功能趋于良性平衡,为黑土地质量和产能提升提供重要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
关键词: 生物技术;黑土地;质量;产能;绿肥;秸秆腐解;植物微生物组;微生物肥料


农业洪涝灾害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通过对农业洪涝灾害研究使用的数据源的分析,明确农业洪涝灾害研究的现状,归纳农业洪涝灾害研究的技术与方法,分析农业洪涝灾害未来研究方向。[方法]文章以农业洪涝灾害研究所使用数据源作为索引,对基于不同数据源开展的农业洪涝灾害研究进行概述。[结果]从农业洪涝灾害研究所涉及的数据源来分析,主要包括气象水文数据、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从农业洪涝灾害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来分析,主要包括洪涝灾害监测、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等3个方面的内容。[结论](1)我国农业洪涝灾害研究主要为区域和小流域洪涝灾害监测和风险评估,河流、暴雨和气候与洪涝灾害、自然灾害和社会要素的洪涝灾害以及水文模型、气候模型、土壤湿度等基础研究。通过不同研究方法研究洪涝灾害风险,高度重视洪涝灾害风险管理;(2)已经形成"天—空—地"一体化洪涝灾害立体遥感监测体系,但基于遥感数据开展的农业洪涝灾害研究,主要集中在洪涝灾害监测领域,格局分析以及预警评价的研究相对薄弱;(3)农业洪涝灾害风险预警主要从脆弱性、影响性、适应性等角度对风险进行分析,得到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并进行预警;(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农业洪涝风险评价中的热门方法;(5)农业洪涝灾害的评估体系缺乏统一的洪涝灾害风险理论模型与评估框架;(6)我国农业洪涝风险定量评估研究较少。


农业企业知识扩散路径对知识进化的传导机制——基于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和知识基调节作用
《科技管理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以农业企业为例,设计出以知识扩散路径为自变量、知识进化为因变量的研究框架模型;将知识共享和知识基纳入该研究框架,发掘知识扩散路径对农业企业知识进化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知识扩散路径和知识进化之间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知识共享在知识扩散路径与知识进化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知识基在知识扩散路径同知识进化之间发挥着调节作用,即强知识基农业企业较弱知识基农业企业更容易进行知识共享,最终推动知识进化的进程。


论技术开发中如何利用农牧民的知识与智慧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价值链分析法是研究农村开发问题的有效手段。文中通过价值链分析方法构成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对技术开发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经研究证明了根据不具备利害关系的农牧民提出的想法和点子进行技术开发的有效性。以下两种结果是基于农牧民的知识与智慧进行技术开发的成功案例。在黑龙江省盐碱土壤改良中采用了来自水田地区的技术点子。具体内容是通过稻壳防止毛细管作用,种植苜蓿。在内蒙古将牧民的技术点子运用在蔬菜栽培方面。具体内容为利用畜粪发酵热的有机蔬菜种植栽培系统的开发。研究还发现,在构建广域的资源循环系统的过程中对于表现出非协助态度的农牧民,行为经济学的解决方法较有效。研究结果中,有一项有机水稻栽培系统是根据半干旱地区的农牧民提出的技术点子进行设计的,内容为利用羊粪浮力的省力型有机物质投入方法。本研究的研究结论证明了在面对复杂的地域问题研究时,促进包括不具备厉害关系的各地农牧民的参与,及时发现并积极发挥其创意点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