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鲜食玉米收获机秸秆粉碎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鲜食玉米愈发受到人们的欢迎,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相应的鲜食玉米秸秆产量也不断增加。针对鲜食玉米收获机在作业过程中秸秆粉碎长度较大、还田效果较差、田间分解速度较慢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鲜食玉米收获机秸秆粉碎装置,装置由刀轴、刀盘和刀片组成。通过刀片对秸秆粉碎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得到影响其作业效果的因素。对主要因素参数进行设计,并建立粉碎装置-秸秆离散元模型,将设计的秸秆粉碎装置与现有的秸秆粉碎装置进行不同转速下的离散元仿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秸秆粉碎装置的破碎效果均优于现有的秸秆粉碎装置。将设计的秸秆粉碎装置以800、950、1 100 r/min的转速进行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3种转速下,粉碎后的秸秆长度在0~100 mm之间的占比分别为94.6%、95.4%和95.9%,秸秆主要长度区间均为50~70 mm,满足秸秆还田作业标准。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收获机 秸秆粉碎装置 离散元 秸秆含水率


2BXZ-4型自走式小区精量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我国小区育种试验播种作业中存在人工消耗大、劳动强度高、播种质量差、作业效率低、种间易混杂和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实现小区播种区间高速切换、种间无混杂、全自动供种、高净度清种和高精度播种的2BXZ-4型自走式玉米大豆通用小区精量播种机。采用双排种组件镜像集成结合电机直驱控制的型式,利用径向槽片与螺旋槽片组合吸种结构,以及振动充种和负压清种技术;将步进电机直线滑台推送技术、激光反射种盒定位技术和空盒推落气动控制技术应用在叠放式预分配种盒全自动推送投种装置上,提高投种精度和效率的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辅助人工;利用液压油缸活塞上下供油腔横截面积差配合专用液压油路结合可控气动镇压装置,使得播种单体作业时对地产生恒定压力,播种深度一致性显著提高。田间试验和性能测试表明:该小区播种作业最大速度为3.6 km/h,播深一致性大于95%,粒距合格指数大于96%,混杂率低于0.2%,整机可实现自动化供种、排种、清种,有效提高了播种精度和排种均匀性,降低了混杂率,满足玉米、大豆两种作物小区播种的作业要求。


奶牛个体精准饲喂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提高奶牛个体产奶量、降低生产成本,设计了一种集奶牛个体自动识别、采食量自动监测、控制奶牛进食权限、数据自动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于一体的奶牛个体精准饲喂装置。装置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识别奶牛身份,对射探测器判定奶牛个体位置,称重传感器实时监测饲喂槽内饲料质量变化,控制系统根据设定的个体奶牛日粮采食量实现奶牛个体采食量的自动计量和差异化饲喂。试验结果表明:奶牛个体识别率为100%,对射探测器的识别准确率不低于98%,饲喂闸门开启响应时间不大于2.5 s,个体奶牛采食量测量误差为8.6%,较好地实现了奶牛个体采食量、采食次数、采食行为的在线、实时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装置可作为奶牛个体精细化饲养、新饲料配方和养殖模式创新等相关研究的试验平台。


控释尿素对寒地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控释尿素(CRU)、普通尿素施用方式对黑龙江寒地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一次性基施条件下,与普通尿素(BU)处理相比,CRU60(控释期60 d)和CRU90(控释期90 d)处理水稻有效分蘖数和穗数差异不显著,千粒重显著增加,其中CRU90处理显著增加实粒数,平均增产6.4%,氮肥利用率提高7.5个百分点,CRU60处理水稻穗粒数、产量、氮肥利用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水平;与普通尿素一基两追(CF)相比,CRU60和CRU90处理千粒重显著增加,其中CRU60处理显著降低穗实粒数,平均减产10.6%,氮肥利用率降低7.4个百分点;而CRU90处理水稻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产量、氮肥利用率与CF差异不显著。可见,在黑龙江省第一和第二积温带水稻生产中,与普通尿素相比,采用控释尿素有利于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在没有侧深施肥的前提下,实施简化施肥应优先选择控释期较长(90 d)的控释尿素。


牧场智能化饲料装备的研究与设计
《现代畜牧科技 》 2025
摘要:智能化牧场已成养殖业发展趋势,如何设计智能化饲料装备,已成为将设备与自动化融为一体的重要环节。该文通过综合分析现代牧场饲料原料、控制系统自动化目标和饲料加工设备的工作目的、方式,对智能化饲料装备进行合理化设计和选配分析,旨在阐明牧场智能化饲料加工装备的先进性和趋势性。


不同沙棘亚种代表株系在寒地黑土区综合性状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为比较分析不同沙棘亚种间生长表现,筛选优良沙棘品种,选择蒙古沙棘亚种、杂交沙棘亚种及中国沙棘亚种3个沙棘亚种,每个亚种中分别选择2个雌株品种和1个雄株品种共9个典型优良沙棘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其物候期、生长性状、果实性状等指标,并通过综合指数E值计算,以主栽品种深秋红为对照,筛选适合黑龙江省黑土区栽种的优良沙棘品种(系)。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品种深秋红,杂交沙棘亚种,晚黄、旭日在9月中上旬成熟,单株产量最高,分别为7.26和6.88 kg,进入结果期后,各项生长指标与对照品种相近,树势较好。中国沙棘亚种ZX2019-01、ZZ2019-02,在8月中下旬成熟,单株产量最低,分别为0.45和0.38 kg,各项生长指标低于杂交沙棘与对照品种,树势较差。中早熟蒙古沙棘亚种丘依斯克成熟期最早,在8月初成熟,果实个大,产量低,单株产量低于对照品种与杂交品种,为1.54 kg,树势最差,各项生长指标均低于其他材料。3份雄株沙棘品种中,开花散粉期差异不大,在4月中下旬,杂雄优1号各项生长指标均高于其他2份雄株材料,树势最好,蒙古沙棘雄株树势最差。以生长指标、果实性状指标为衡量标准,构建隶属函数,通过综合指数计算,杂交沙棘亚种3个品种综合指数分别为2.634 2,2.720 0及1.113 2,高于蒙古沙棘与中国沙棘。因其树势强,产量高,晚熟挂果时间长等特点适宜作为黑龙江省经济林与经济生态林建设品种,蒙古沙棘因其果大,无刺可作为观光采摘园建设品种,而中国沙棘虽然果小,产量低,但抗逆性好易成活,适合作为生态林或者生态经济林建设用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