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龙牧茶秣食豆区域试验及栽培技术要点
《现代畜牧科技 》 2024
摘要:龙牧茶秣食豆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2021年申请参加黑龙江省草品种区域试验的育成品种。为科学评价龙牧茶秣食豆的综合性状及适应性,以牡丹江秣食豆和松嫩秣食豆为对照品种,于2021年和2022年进行了2年4点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龙牧茶秣食豆8个年点的干草平均产量最高,为8 761.25 kg/hm2,比对照牡丹江秣食豆(8 003.00 kg/hm2)增产9.47%,比对照松嫩秣食豆(8 015.28 kg/hm2)增产9.31%,差异均显著。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8.24%,比对照牡丹江秣食豆高19.06%,比松嫩秣食豆高2.76%。说明龙牧茶秣食豆丰产性好,蛋白含量高,是优质的牧草新品种,适宜在黑龙江推广种植。


谷物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谷物在收获、运输和产后处理过程中总会发生碰撞、挤压等现象,使粮食产生破损。为此,针对谷物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分析了玉米、大豆、大米和红饭豆的摩擦特性、抗压特性,以及含水率对大豆摩擦特性和抗压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谷物的静摩擦因数及平均极限压力存在显著差异,平均静摩擦因数红饭豆>玉米>大米>花生;抗压特性试验中,测得大豆、花生、玉米、红饭豆的平均极限压力分别为101.92、27.37、78.89、34.01N。在不同含水率对大豆力学特性影响的对比试验中,大豆与合金钢摩擦片的静摩擦因数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平均极限压力随大豆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二者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粮食的物理特性参数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深松与秸秆覆盖还田对半干旱区土壤碳组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促进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土壤固碳和玉米增产,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与秸秆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以CK(常规种植)、NFG(秸秆覆盖还田)、SFG(深松+秸秆覆盖还田)3种处理对土壤有机碳、不同粒径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深松与秸秆覆盖还田对半干旱区土壤碳组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试验中,在0~10 cm和10~20 cm 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顺序均为SFG>NFG>CK.(2)<0.053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0.250 mm和0.053~0.250 mm 粒级,在 0~10 cm 土层,SFG、NFG 处理土层>0.250 mm、<0.053 mm 和 0.053~0.250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比对照CK提高10%以上.(3)在10~20 cm 土层,SFG处理>0.250 mm粒级和NFG处理0.053~0.250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增加较为明显.(4)不同处理之间玉米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差异不显著,穗粒数和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SFG和NFG处理分别较CK产量提高了 28.57%和15.10%.产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团聚体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深松 秸秆覆盖还田 土壤有机碳 团聚体有机碳 水溶性有机碳 产量


基于主成分和响应面分析三种改良剂对发酵玉米面条品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以玉米为原料制作传统发酵玉米面条,通过主成分分析以面条的蒸煮品质和质构特性构建发酵玉米面条品质评价模型,研究品质改良剂对发酵玉米面条品质的影响,应用响应面分析不同品质改良剂及其交互作用对发酵玉米面条品质的影响,并优化品质改良剂的配比.结果表明:前 2 个主成分F1 和F2 的贡献率分别为:58.31%和 25.41%,累计贡献率为83.72%;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构建发酵玉米面条品质评价模型;品质改良剂对发酵玉米面条品质影响的显著性依次为瓜尔豆胶食盐谷朊粉,其中食盐和瓜尔豆胶、瓜尔豆胶和谷朊粉交互作用对发酵玉米面条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品质改良剂的最佳配比为:食盐质量分数0.87%、瓜尔豆胶质量分数0.53%、谷朊粉质量分数6.18%.
关键词: 发酵玉米面条 品质改良剂 主成分分析 评价模型 响应面


一年生野生大豆地理分布研究情况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old et Zucc.)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具有早熟性、蛋白质含量高、环境适应能力强以及异黄酮、皂苷等营养活性物质含量高等优点.开展一年生野生大豆资源考察、搜集、研究和利用工作,对于培育大豆新品种和保存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整理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详细介绍了一年生野生大豆在我国境内的分布情况,对一年生野生大豆在我国遗传多样性中心的相关研究,以及3次全国性野生大豆资源考察工作的基本情况与成果,并按照我国地理划分对我国各地区局部一年生野生大豆考察和搜集工作进行了阐述.此外,对在俄罗斯、日本、韩国一年生野生大豆的分布、生长环境和资源考察搜集工作情况也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得出,一年生野生大豆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泛,生长环境类型丰富.目前,对于一年生野生大豆在我国遗传多样性中心主要观点包括南方中心、北方中心以及多中心等多种观点.根据对俄罗斯、日本、韩国一年生野生大豆的分布、生长环境和资源考察及搜集工作情况分析可知,一年生野生大豆在日本和朝鲜半岛范围内分布较为广泛.在俄罗斯分布在远东地区的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以及滨海边疆区.一年生野生大豆在不同地区生长环境相似,在潮湿、水源附近分布较集中,在不同地区的考察中多次发现因人为原因导致一年生野生大豆栖息地面积减少,甚至种群濒危的情况.因此,一年生野生大豆种群保护工作十分必要.


农机具田间试验动态遥测系统设计
《农机化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当前农机具田间试验参数检测技术薄弱、无法全面综合评估农机关键部件作业性能的情况,设计了农机具田间试验的遥测系统.在当前农机具三点悬挂连接方式利用上拉杆拉压力传感器、下悬挂销剪切力传感器、角传感器、动态扭矩传感器等实现机具作业过程中的多分量力有效检测.系统检测终端采用STM32F429单片机为主核心芯片,设计了多通道传感器数据融合同步采集处理电路、以太网处理电路及外部输出电路等,可实时对前端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及存储,并采用RTK差分定位系统准确检测机组的作业速度及位置,通过大功率WiFi模块经局域网络将作业参数实时传输给田间远程监测平台.用户可通过上位机软件实现对作业参数进行计算存储、曲线绘制、时域分析、统计设置等.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结构简单,检测精度高,能够实现机具作业同步受力分析及技术参数测量,可作为田间试验的有效检测手段.
关键词: 农机具 田间试验 动态遥测系统 局域网络 同步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