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鲜食玉米收获机果穗箱减损导流装置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过程中,玉米果穗从输送带上掉落直接砸到果穗箱底板或者果穗先撞击到果穗箱后方侧板再弹跳到底板,二次撞击造成果穗损伤严重的问题,设计了能使果穗减少损伤的果穗箱减损导流装置。该装置焊接在果穗箱体上,由倾斜底板和果穗箱后方侧板与底板连接部分组成。通过对鲜食玉米进行滚动摩擦试验,将果穗箱倾斜底板的倾角设计为8°;通过对输送带上和离开输送带抛入到空中的玉米果穗进行运动学分析,将果穗箱后方侧板与底板连接部分设计为最速降线,并根据安装位置及尺寸计算出最速降线的参数。为了验证减损导流装置的作业性能,用不含减损导流装置的果穗箱和含有减损导流装置果穗箱的两台鲜食玉米收获机以6、8、10 km/h前进速度进行田间作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作业速度下,使用含有减损导流装置的果穗箱的底层玉米平均损伤率低于不含减损导流装置的果穗箱,该设计装置符合作业要求。


牛粪、秸秆与化肥配施对土壤中铜锌铅镉形态的影响研究
《家畜生态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降低牛粪有机肥、秸秆在还田利用过程中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试验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配施处理对土壤中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分配率、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分析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适量的牛粪和秸秆与化肥配施可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同时改良了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了玉米的生物量。不同处理土壤的pH、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较施用化肥处理分别最高提升了12.15%、13.25%和7.84%。土壤中铜、锌因配施而活化,表现在弱酸提取态分配率的上升和残渣态分配率的下降,土壤中铅、镉因配施而钝化。理化性质的改变对土壤重金属形态有一定影响。铜的形态变化主要受有机质含量影响,而锌、镉的弱酸提取态和残渣态分配率主要受pH影响,可氧化态锌分配率与有机质显著正相关(P<0.05),残渣态铅的分配率与阳离子交换量相关性极显著(P<0.01)。说明牛粪有机肥、秸秆与化肥配施可以通过调控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


不同种植年限寒地苹果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养分关联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以龙丰苹果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3、5、8、12年的苹果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养分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明确不同种植年限对苹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苹果根际土壤pH值及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全氮含量逐渐降低,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逐渐升高;种植8年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降低,而真菌丰富度增加,多样性降低;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和聚类分析表明,种植12年和空地土壤的微生物群落与3、5、8年存在显著差异,细菌3、5年聚类,真菌3、5、8年聚类;不同种植年限根际土壤微生物属水平上物种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长期连续种植后,部分有益菌和病原菌的相对丰度均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与pH值及有机质、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显著相关,但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与养分含量并无显著相关性,细菌和真菌多数属水平物种均与pH值及有机质、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等养分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综上,种植龙丰苹果树改变了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且随种植年限延长土壤微生物群落逐渐产生差异,根际土壤微生物受有机质、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等养分含量和pH值的影响。


生猪养殖中抗生素替代物的研究
《现代农村科技 》 2025
摘要:本文综述了酸化剂、矿物质、益生元、核苷酸和植物提取物在替代抗生素方面的机制,及在生猪生产中的作用,旨为生猪无抗养殖过程中寻求安全有效的生长促进剂提供理论参考。


黑龙江不同育种阶段粳稻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中国稻米 》 2025
摘要:选用1949—2020年育成的寒地粳稻品种200份,分析不同育种阶段寒地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育种阶段的推进,寒地粳稻株高逐渐增加,穗长逐渐变长。2000年以前(旱育稀植育种阶段)穂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高,2000年后则实粒数与产量相关系数最高。通径分析表明,在2010年前各育种阶段,穗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而优质高产多抗育种阶段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随着育种阶段的推进,寒地粳稻稻米食味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呈升高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则呈降低趋势。2000年后各育种阶段,寒地粳稻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长宽比和粒长均值增加。各育种阶段食味值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直链淀粉含量、粒长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育种阶段蛋白质含量直接作用系数最大且起负向效应,而直链淀粉含量起正向效应,在2000年之后,垩白粒率对食味值起负向直接作用。


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
《动物医学进展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某猪场育肥猪发生的疑似猪肺疫病例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基因检测,无菌采集病死猪肺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以不同培养基培养后进行革兰氏染色,采用微量生化试管培养法对其进行生化试验,采用16S rRNA测序和kmtⅠ基因鉴定法对其进行鉴定,并以多重PCR对其进行荚膜血清分型,通过K-B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同时检测其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进行分离菌的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致病菌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在血平板上长成淡灰白色、圆形、光滑湿润的凸起菌落,在马丁肉汤琼脂培养基上呈圆润微凸起、白色半透明的菌落;生化特性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相符;分离菌不仅携带oma87、plpB、ompA等13种高检出率毒力基因,还携带猪源A型该菌较少检出的pfhA、hsf-1、hgbA和pmHAS毒力基因;分离菌对四环素等10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恩诺沙星等7种药物耐药;其携带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C)和氨基糖胺类耐药基因(strA、strB、aacA4和aadB);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研究结果为养殖业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猪lncRNA5791的表达模式及互作蛋白质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冷刺激下lncRNA5791的应答模式,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核质分离技术、RNA沉降(Pull down)技术全面分析lncRNA5791生物功能。结果表明,lncRNA5791在冷刺激处理的民猪背部脂肪和腹股沟脂肪中相对表达量较高,在臀部脂肪中相对表达量较低。冷刺激处理后猪不同部位脂肪中lncRNA5791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常温对照(P<0.01)。lncRNA5791定位于猪的9号染色体,其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在脂肪细胞增殖期,lncRNA5791的表达持续受到抑制;在脂肪细胞分化期,lncRNA5791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质谱分析结果表明,lncRNA5791可能与膜联蛋白A2(ANXA2)、泛素A52残留核糖体蛋白融合产物1(UBA52)和组蛋白H4(H4)互作。本研究结果为揭示lncRNA5791在冷刺激应答中的具体调控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猪 lncRNA5791 相对表达量 亚细胞定位 互作蛋白


物理预处理对小麦麸皮-大豆混合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中国调味品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超声和微波两种预处理对小麦麸皮-大豆混合蛋白进行物理改性,探究两种改性方法对混合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混合蛋白相比,超声改性混合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和持水性显著提高(P<0.05),UWSP(30)分别提高了411.77%、109.49%、47.80%和167.60%;微波改性混合蛋白的游离巯基含量、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溶解性、乳化性和持油性也显著提高(P<0.05),MWSP(500)分别提高了112.59%、110.08%、122.96%、635.90%、241.04%和327.57%。除二硫键含量和起泡性外,微波改性混合蛋白的其他功能性质均优于超声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超声和微波处理可改善混合蛋白的功能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