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SCI(精确检索)
18条记录
1982~2022年丹江口库区NDVI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5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研究其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对维护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丹江口库区为研究对象,利用GIMMS NDVI和MODIS NDVI数据基于逐像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构建了1 km分辨率的1982~2022年长时序NDVI序列,分析了丹江口库区NDVI的时空特征,并使用地理探测器探究了丹江口库区植被的空间异质性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研究区年均NDVI以每年0.002 6的速度波动上升,NDVI空间分布表现出西北数值高而东南数值低的特点,低值区集中分布在汉中、安康、十堰等低海拔地区;(2)库区范围内NDVI总体改善,明显改善部分占总面积的98.23%,而退化部分面积占比不足1%;(3)年潜在蒸散发、高程和地貌是影响当地植被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其中日照时数与高程交互的q值对NDVI空间分布影响最大,影响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表现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的关系。

关键词: 丹江口库区 NDVI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土空间规划下县级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以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为例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绿色基础设施(GI)可以提高城市景观的丰富度与完整度,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基于国土空间规划县级视角,以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为例,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识别绿色基础设施要素现状,依据景观连通性对GI网络中心分级,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与重力模型分别构建廊道和廊道分级。结果表明:(1)GI网络中心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和中南部,研究区内建成区是需要重点进行生态修复的区域。(2)GI廊道主要土地类型为林地与耕地,需要重点对林地进行优先保护。(3)根据重力模型将廊道进行分级,得到一级廊道总计12条,全部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4)在GI网络优化上,新增3个GI网络中心,并模拟出10条GI廊道;在踏脚石建设中,共提取60个,并将其进行分级;在生态断裂点修复时,共识别出152个。研究结果可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国土空间规划 形态学空间分析法 生态廊道 重力模型 周口市川汇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遥感数据辅助下县域耕地质量评价与空间分布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是实现耕地科学管护的重要前提.[方法]文章以河南省安阳县为研究区,依据"状态—压力—响应(PSR)"框架,构建遥感数据辅助下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和障碍因素.[结果]研究区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呈现出聚集性和空间变异性交错耦合的分布特征,耕地质量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耕地质量分别占比7.45%、12.34%、17.83%、33.40%、28.89%;有机质、碱解氮、NDVIDRY为研究区耕地质量主要障碍因子;随着耕地质量等级的升高,不同等级中小麦产量的均值也随着逐渐升高,说明耕地质量越好,耕地小麦产量越高.[结论]遥感数据辅助下的县域耕地质量评价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安阳县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在于提升丘陵地区土壤肥力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关键词: 耕地质量 评价 遥感 空间分布 指标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创新能力与可持续性发展水平耦合关系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2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研究2015—2019年河南省33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创新能力与可持续性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1)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并且两者的发展速度渐趋一致。(2)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子体系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关联程度较高,环境友好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关联程度逐年稳步提升,并逐渐迈向较高水平的关联程度。(3)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程度在2015—2019年由中度失调转向良好协调,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协调程度优于省级实验区。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 灰色关联 河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区域农业人口预测研究-以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区为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1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准确预测区域农业人口规模可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文章针对传统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时间序列的中期预测的缺点,借助抗噪音迭代模型在中期人口预测方面的优势,将传统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求解问题化为模型参数的非线性问题,推导并完整给出了模型的代价函数关于模型参数的梯度,继而给出了模型参数的迭代求解公式,从而构建了改进的自适应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并以黄淮海平原两个典型生态区——曲周县传统农业区和北京市都市农业区为例进行农业人口中期预测。[结果]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果可信。传统农业区曲周县的农业人口呈小幅波动性增加且增速趋缓并逐渐趋向于一个理性范围内;都市农业区北京市的农业人口呈小幅波动性下降且降速趋缓并逐渐稳定在一个理性范围内。[结论]改进的自适应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可很好地进行区域农业人口的中期预测;针对黄淮海平原两个典型生态区——曲周县传统农业区和北京都市农业区的农业人口变化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人口策略。

关键词: 自适应ARMA模型 农业人口 中期预测 黄淮海平原 典型农业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现状与影响力提升策略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提出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策略,为一流农业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外期刊对比分析、文献查阅、专家访谈等方法,统计分析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提出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策略。【结果】目前农业科技期刊存在稿源流失、编辑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本领域英文期刊数量较少等问题。【结论】通过切实做好约稿和审稿工作、刊发方法类论文,组织出版期刊专辑、创新论文表现形式、打造专业化编辑队伍、适时创办中国特色英文期刊等方法,可提高农业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 农业科技期刊 学术影响力 期刊编辑 一流科技期刊 编辑学术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路网可达性的城市空间形态集聚分形研究

地理研究 2018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将城市形态分形维数从平面空间拓展到交通网络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路网的分形集聚维数测算方法,探讨该维数的集聚—扩散性质。以郑州市中心城区为案例区,分别测算了各类功能用地半径集聚维数和路网集聚维数。结果表明:(1)各类用地无论在平面中还是在路网中,密度从中心向外围的变化在特定区间内都是均匀的,符合分形特征。(2)两种维数均呈现出商业用地<全部建设用地(不含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居住用地<工业及仓储用地的规律。(3)对于同类功能用地,相对于半径维数,路网集聚维数标度不变区尺度范围更广,对空间的划分也更为精细。(4)同类用地两种集聚维数的分形测量值存在差异,这体现出路网集聚维数对传统测度结果具有一定的延展—集聚修正作用。

关键词: 分形维数 路网集聚维数 城市形态 交通网络 功能用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显微CT研究施肥方式对砂姜黑土大孔隙结构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施肥方式是改善砂姜黑土大孔隙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选取中国科学院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合作的"砂姜黑土改良"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平台(河南省西平县)的3个处理:CK(对照,秸秆还田)、SC(常规施用化肥)和SM处(施有机肥),运用显微CT扫描田间原状土柱,采用Image J 1.51K软件及其插件对土壤孔隙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定量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孔隙数量、形态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砂姜黑土孔隙度和土壤孔隙数量变化趋势一致。土壤总孔隙度变化顺序为SM>CK>SC。其中,SM处理不同土层孔隙数量最多,空间变异也最大;CK处理次之,SC处理居最后。SM和CK处理的分形维数最高,土壤孔隙结构复杂且稳定,SC处理分形维数较低,孔隙结构相对简单。SM处理综合表现较优,是砂姜黑土结构改良的一种推荐施肥方式。

关键词: 土壤孔隙 施肥方式 砂姜黑土 显微CT 分形维数 黄淮海平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模式下宅基地置换对农民福利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为例

中国软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本文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框架下构建了农民福利指标体系,基于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项目区236份农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不同模式下宅基地置换对农民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表征宅基地置换的农地及房产置换状况观察变量有所差异,对农民福利的影响效果也不尽相同。此外,每种模式下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谈判权均没有得到保障,也无法证明农民的家庭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因为农民均需要支付大量额外资金用于自建或购买安置房。为此,宅基地在置换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均需要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谈判权以及减少农民动迁成本。另外不同宅基地置换模式下应采取差别化的农地及房产置换工作。

关键词: 宅基地置换 模式 农民福利 森的可行能力 结构方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村宅基地置换模式的差异性及其机理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基于对江苏省、河北省50个乡镇的调查数据,利用多元Probit模型,对农村宅基地置换模式差异性所在及其形成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宅基地置换主要采用置换商品房、置换小产权房以及置换宅基地三种模式,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土地稀缺程度、农地流转稳定程度、非农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稳定程度是导致农村宅基地置换模式差异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土地稀缺程度、农地流转稳定程度、非农就业机会以及社会保障稳定程度较高的地区,倾向于采用置换商品房模式进行置换;反之,则倾向于采用置换宅基地模式进行置换。因此,在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工作时,应因地制宜,综合衡量选取适宜的宅基地置换模式,保证农村宅基地置换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农民的置换福利性不受损失。

关键词: 宅基地置换模式 差异性 机理分析 多元Probit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