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构建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目的】发展生态果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果业未来的主要方向;【方法】针对果树生产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国实情开展了果树是生态栽培与循环体系的建立与链接的研究与分析;【结果】提出了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可行性,提出了以果树产业为龙头,以牧草(市场)为纽带,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将加工工程技术、废弃物资源利用纳入果树产业的循环系统的模式构建,分析了应用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循环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结论】这一模式揉合了多数生态果树生产的经验,从符合中国实际国情出发,是追求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和生态栽培技术集成的模式。


美洲大蠊血淋巴抗菌活性诱导差异比较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报道了不同诱导源处理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后对抗菌物质的诱导结果。结果表明,不同诱导源均可诱导抗菌物质的产生,但抗菌活性有差异。在供试诱导源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 K88)所诱导产生的抗菌活性最强,其次为溴氰菊酯。日龄10d以内的成虫诱导后的24h即表现抗菌活性,其中,10日龄以内的雄成虫抗菌活性比例以及诱导后的存活率最高。


在PCB中离子迁移的危害与对策
《印制电路信息 》 2008
摘要:随着电子产品向小型化、高功能化方向的发展,离子迁移现象已经成为影响线路板绝缘和稳定的一个因素,因此研究和防治离子迁移现象已成为现在和未来电路板(尤其是高集成电路板)质量和稳定性的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水口库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评价及其防治对策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水口库区流域内18个镇(乡)的农业面源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染、人粪尿、农村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化肥、畜禽养殖、农田养分流失、村镇地表径流、水产养殖等)调查,并采用等标排放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05年该流域全年CODcr、TN和TP的排污量分别为6288.87t、4450.07t和1448.82t,总等标排放量为19357.55×106m3,其中CODcr、TN和TP的污染率指数分别为2.17%、22.99%和74.85%,故磷和氮是水口库区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率指数大小排在前3位的污染源为农田水土流失、水产养殖和畜禽粪尿,分别为41.95%、36.81%和10.60%,三者总和占全流域污染率的89.36%,是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各乡镇间相比较,2005年全年等标排放量以黄田镇居第1位,达2942.14×106m3,污染率指数为15.20%;水口镇和东桥镇次之。不同乡镇的主要污染源有所不同,例如黄墩办、水东办以生活污水为主,炉下镇、大横镇等以畜禽粪尿为主,梅溪镇、东桥镇等以农田养分流失为主,水口镇、尤溪口镇等以水产养殖为主,不同乡镇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上应各有所侧重。最后提出水口库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农业立法、强化经营管理措施,加强农化物质投入最小化技术研究,开展畜禽粪便多用途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提倡清洁生产,合理投放鱼饲料和药物、减少流失率。


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台湾农业探索 》 2008
摘要:在介绍药用观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原则及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福建莆田地区的园林风格、气候等方面因素,提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对策,并分析了相关的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前景。


茶树逆境生理研究进展
《茶叶科学技术 》 2008
摘要:逆境(environmental stress)是对植物生长和生存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又称胁迫。茶树在逆境下的生理反应称为茶树逆境生理。茶树作为一种多年生作物,一生中会受到各种不利外界环境因素的胁迫,如干旱、冷害、冻害、热害、涝害、盐


新型茄子专用肥的研制与肥效试验
《长江蔬菜 》 2008
摘要: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新型专用肥对茄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专用肥比普通肥料(按专用肥养分配方)、俄罗斯复合肥分别增产16.6%和18.5%,增产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而且具有明显的增收作用,比普通肥料增收5 210.0元/hm~2,比俄罗斯复合肥增收7 306.2元/h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