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778条记录
石灰性冲积水稻土施用锌肥的长期效应

湖北农业科学 1983

摘要:我们在江汉平原石灰性冲积水稻土上施用锌肥来防治早稻“坐蔸”时发现,锌肥对早稻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但早稻对锌肥的利用率很低。示踪测定,对硫酸锌的利用率,当季早稻为1.2—3.5%,后作晚稻为0.6—1.5%;而渗漏损失也很小。可见大量锌肥仍残留在土壤中。这些残留的锌可否被后季作物所利用?为此,从1978年起设置了锌肥后效试验。同时,对长期施用锌肥后,作物对锌、磷、锰、铜等元素的吸收、分配与累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湖北畜牧兽医 1983

摘要:养鸡投资省,耗料少,见效快,深为广大群众所重视。当前我省养鸡专业户蓬勃兴起,必将促进养鸡业的迅速发展。但是,农村养鸡成活率很低,特别是幼鸡。因此,抓好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是养好鸡的关键问题。如何养好雏鸡,根据我十多年的工作,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白粉病综合防治试验初报

湖北农业科学 1983

摘要:近年来,小麦白粉病(Erysiphegarminis DC.f.sp.tritici Marchal)已上升为我国麦区的主要病害。1980和1981年,其发生之普遍,为害之严重,均为历史罕见。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的流行程度不仅与气候条件、菌源数量和毒力有关,而且与小麦品种的感病性和栽培技术关系密切。然而,目前尚无既免疫(或高抗)而又高产的品种;增施肥料虽是增产的重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综合杂种优势率

华中农学院学报 1983

摘要:一般在计算杂种优势率中只考虑到一个性状,但是在杂种中优势的表现往往涉及到多个性状,因此单一性状杂种优势率,不足以全面揭示杂种优势效应。必须全面权衡各种杂交组合的优势情况,才能较客观地反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用氯霉素防治家蚕病害的应用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1983

摘要:氯霉素是人畜常用的一种抗菌素药物,但直接用在家蚕上防治细菌病和病毒病,片刻因难溶于水效果不好,针剂因所用溶剂丙二醇靠进口,价格较贵。1980年起我们进行了蚕用氯霉素的研制和应用研究,利用氯霉素微溶于、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用醛醇代替丙二醇作溶剂,同时加进蚕儿发育需要的维生素,制成蚕用氯霉素、经过几年的应用试验,证明蚕用氯霉素是一种使用方便,能降低成本30—50%左右,防病增丝效果优于医用氯霉素的药物,在我省蚕区使用受到蚕农的欢迎。 一、材料与方法 1.料材。供试药物:医用氯霉素针剂,每支2毫升含氯霉素0.25毫克,医用氯霉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1983

摘要:温度条件是作物高产生理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随着测试手段的进步,水稻温度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并取得很大成绩。以日本青森县为例,三十年代前,好年份水稻单产糙米每公顷约2.6—3吨,冷害年份约1.2—1.4吨。由于水稻冷害研究成果的应用,1955年好年成约4.2吨,1956年冷害年约4.1吨,1976年的特重冷害年仍保持在每公顷4吨的单产水平,表明温度研究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栽培才是开发利用我省猕猴桃种质资源的正确途径

湖北农业科学 1983

摘要:(一) 我国是中华猕猴桃的唯一原产地,其中的有毛类变种自1906年引入新西兰,并自三十年代以来,经其广泛研究,1947年育成了现有生产的主栽品种。该国1953年首次鲜果外销成功后,即以其品质优异、营养丰富和维生素C含量特高而成为当今世界上鲜果售价最高,生产发展最快的一大新兴水果。近年来,我国各省都在积极开展如何开发利用这一丰富宝贵资源的研究,其中尤以湖南、江西、河南、陕西等主产省,对未被国外引去而经济价值又更高的无毛类中华猕猴桃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恩施县大山顶草场的利用和改良的意见

湖北畜牧兽医 1982

摘要:恩施县大山顶是我省鄂西山区有名的高山草场之一,是个山高水冷日照少、地广人稀之处。每年夏秋,野草茂盛,有些地方红三叶生长良好。在党的三中全会的精神指引下,近几年来,引起各级领导部门和畜牧工作者的重视,许多人相继上山考察,想作为发展草食动物的生产基地. 令年四月,我们和恩施县农委、县畜牧局的领导同志一起上山,对山上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作了调查分析,现将我们所了解的情况和见解叙述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蛋白质水平和添加高水平铜对生长肥育猪的影响

湖北畜牧兽医 1982

摘要:通过较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和添加高水平铜的3×2复因子试验看出:从日粮蛋白质为12至10%的"低"水平,提高为14.5至11.5%的"中"水平,即可影响生长肥育猪的增重(P<0.05)和饲料利用率,分别高17%和10%。在试验的不同日粮蛋白质水平中,添加铜(250至150ppm),均可进一步改进生产性能,"中"与"低"蛋白质水平相比,又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为7%和3%。不同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添加铜的效应,以"低"水平为最(P<0.01)。从"中" 水平各阶段分别递增1%蛋白质的"高"水平看,得到了与"中"水平相似的增重结果,可能与"中"水平的赖氨酸含量,也满足了需要有关。"中"水平加铜组与不添加铜的"低"水平比,每增加1%的蛋白质,日增重高60克。各蛋白质水平日粮的日摄入量差异不大,但加铜后,都有较明显的增加,似对生长肥育猪有刺激食欲的作用。日粮蛋白质提高至"中"水平,与"低"水平相比,对胴体长、眼肌面积、瘦肉率和背最长肌的蛋白质含量,产生了些影响,但差异均不明显(P>0.05)。试验结果表明:对"低"蛋白质日粮, 适当增加蛋白质水平和添加高水平的铜,虽不能对胴体成分,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可显著的提高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在节省单位增重耗料的基础上,降低了饲料费的开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衣原体在实验感染细胞培养中的免疫过氧化酶检验

湖北农业科学 1982

摘要:在绵羊地方性流产病中进行衣原休的诊断,抗原通常需要经过Gimenez方法或Zie'1l-Neelsen氏技术对胞浆包涵体或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