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玉米对盐渍或水分胁迫生理反应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1994

摘要:NaCl或水分胁迫均引起玉米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膜透性增大,叶片渗透势减小;轻度胁迫使叶片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重度胁迫下酶活性又下降,但各种酶活性在不同逆境条件下变化幅度不同;本研究还发现两种逆境效应均与钙信使系统有关。试验表明盐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离子效应而不是水分亏缺,与干旱伤害有着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 玉米叶片 NaCl胁迫 水分胁迫 渗透效应 离子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园管道喷药技术

北京农业 1994

摘要:果园管道喷药技术目前,为了适应密植果园的管理,在药剂防治病虫工作中,正开始采用管道喷药技术,即采用由地下管道将药液输送到果园设计点,然后用药泵加压带动多个喷枪同时喷药的方式,获得比较显著的效果。经在天津武清数百亩果园推广应用,深受广大果农欢迎。一、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鲁豫夏玉米区玉米杂交种群体生育型演变──Ⅰ.演化阶段与演进基本途径

华北农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在实验基础上,从群体生育型演变进化角度分析了冀鲁豫夏玉米区六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三十年间玉米杂交种种性提高的自然现象,明确了玉米杂交种群体生育型以产量行为与抗斑一倒行为的持续改良为基本途径演进。极端杂交种株粒重提高了48.4%,叶斑指数与倒折率分别下降了4.3与1.2个百分点。演进过程界定为四个演化阶段:Ⅰ.六十年代,以新单1、白单4为代表;Ⅱ.七十年代前期,以群单105、丹玉6为代表;Ⅲ.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以郑单2、博单1为代表;Ⅳ.八十年代前期至九十年代初,以烟单14和掖单2为代表。玉米杂交种群体生育型演变进化遵循“多元动态代谢结群,系统吐纳循序渐进”的生物进化规律。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冀鲁豫夏玉米区,群体生育型,演变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夏玉米两熟制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

华北农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在河北省无极县壤土地上连续五年的不同施氮量定位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小麦玉米一体化生产中,土壤作物系统中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和积累,土壤对氮素的积累以及氮素损失与施肥之间有密切关系。低水平施氮虽然氮的利用率高,但作物产量低,土壤养分被掠夺吸收;高水平施氮会造成作物对氮素的奢侈吸收而导致减产,土壤氮积累增加,淋溶损失增加,氮素利用率降低。按常年最高产量施氮量施入氮素,既能保持作物的持续高产,又不会造成作物对氮素养分的奢侈吸收和作物对土壤氮素养分的掠夺吸收,而且不会引起氮素在土壤中的大量积累或损失。五年试验结果显示,氮肥(包括有机氮)总利用率达76%,尿素氮总利用率达72%,土壤积累率小于5%,氮损失率小于23%。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两熟制 土壤 作物系统 氮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作物夏季“午睡”对产量的影响

北京农业科学 1994

摘要:不同作物夏季“午睡”对产量的影响孙振元,吕孟雨,韩凤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物理生理生化研究所050051)80年代以来,我们已对小麦的“午睡”(midday-nap)原因、产量潜力以及克服途径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克服“午睡”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米豆饮料

西部粮油科技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新型米豆饮料张梅申,李凤翔(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小米粒小色黄,营养丰富,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色氨酸和蛋氨酸及维生素B含量较高。另外小米属寒性谷类,有健胃等保健功能,是很好的滋补食品。大豆蛋白质含量40%,有“素肉”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化阶段对低温不敏感小麦品系91-1

作物品种资源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春化阶段对低温不敏感小麦品系91-1赵凤梧,李慧敏,李洪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所,衡水市053000)小麦品系91-1是以冀麦21为母本、津丰1号作父本杂交后,F0种子经60Co辐射处理选育而成。该品系春性一半各性,长相清秀,株高78cm,穗长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扩散行为与迁飞可能性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4 CSCD

摘要:作者于1987和1988两年在河北省衡水市当地越冬代亚洲玉米螟成虫盛发期,采用人工标放回收方法对其扩散行为及迁飞可能性进行了研究。两年分别释放人工饲养的标记玉米螟成虫15万和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 diamondback moth60万头,在45.5km半径范围内分别回收到标记雄蛾461和2650头,首次明确了我国北方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的田间扩散飞行规律,95%集中在距释放点4km半径范围内;部分个体可扩散到6—30km半径范围内,最远距释放中心45.5km。成虫扩散飞行受风力、风向和温度影响。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虽有远距离迁飞的潜力,但至少在越冬代发生期基本不存在大量远距离迁飞的可能性。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越冬代成虫 标放回收 扩散与迁飞

葡萄霜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河北果树 1994

摘要:葡萄霜霉病药剂防治试验刘微,孙淑梅,韩志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霜霉病是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为害叶片、新梢和果穗,造成落叶、落果,直接影响产量,严重时近乎绝收。由于病原菌对内吸性杀菌剂极易产生抗药性,对有些杀菌剂,尤其连续使用多年的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出口鸟饲夏谷“高39”通过审定

北京农业 1994

摘要:出口鸟饲夏谷“高39”通过审定“高39”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用小黄谷作母本、日本60日作父本杂交育成。1994年3月通过审定。“高39”抗旱、耐瘠、适应性强。自1991年我省黑龙港昌薄地和太行山丘陵旱地试种以来,增产显著,如:1991年,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