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4815条记录
红树莓“安玉”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新农村 2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姬松茸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红糖和酵母膏浓度

食用菌学报 2005

摘要: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姬松茸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红糖和酵母膏浓度。结果表明,红糖浓度为20.24g/L、酵母膏浓度为2.055g/L时,菌丝体生物量最高,达2.279g/L;红糖浓度为20.8g/L、酵母膏浓度为2.23g/L时,胞外多糖产量最高,达0.749g/L。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法 姬松茸 红糖 酵母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肽类食品防腐剂研究进展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5

摘要:综述了天然肽类食品防腐剂的研究进展,主要论述了4种研究最多的肽类防腐剂:溶菌酶、昆虫抗菌肽、乳酸链球菌素和鱼精蛋白的结构、抗菌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肽类防腐剂 溶菌酶 昆虫扩菌肽 乳酸链球菌素 鱼精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胚芽中功能性油脂的研究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5

摘要:本文就大豆胚芽中功能性油脂的营养价值、提取方法以及应用开发进行分析,同时系统地介绍了超声强化超临界流体萃取大豆胚芽功能油脂的工艺研究。

关键词: 大豆 胚芽 功能性油脂 超临界流体萃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成本核算与效益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2005

摘要: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根据英国国际植物种苗贸易公司的订单,年产100万株朱蕉和新西兰麻组培琼脂苗的生产情况,对组培苗的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并分析其经济效益。

关键词: 植物 组织培养 工厂化生产 成本核算 农业经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南芥耐旱、耐高盐突变体sdt1的获得

实验生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有20000个独立转化株系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激发标签突变体库中,筛选到1 株耐旱、耐盐突变体sdt1(high-salinity and drought tolerant 1)。实验结果表明在连续26d不浇水的干旱胁迫条件下,sdt1可保持正常生长而野生型全部萎蔫死亡。此外,在外施150 mmol/L NaCl水溶液的高盐胁迫条件下.sdt1可正常生长,而野生型全部死亡。在0.5xMS培养基上进行的发芽实验表明sdt1对内源和外施ABA的敏感性均低于野生型,为一个ABA不敏感突变体。对叶片失水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sdt1的失水率显著小于野生型。Southern杂交结合sdt1的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为紧密相邻的2个T-DNA串联插入,对突变的功能基因有待进一步分子鉴定。

关键词: 拟南芥 突变体 激发标签 耐旱 耐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网纹甜瓜新品种浙网29的选育

中国西瓜甜瓜 2005

摘要:浙网29为早中熟网纹甜瓜新品种。果实高圆至椭圆形,网纹细密均匀,果皮浅黄草绿色;果肉橘黄色, 肉质脆,口感风味佳,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8%,平均单果重1.27 kg。抗病、抗湿热能力较强。适合保护地 栽培。2004年1月通过了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成果鉴定。

关键词: 甜瓜 网纹甜瓜 浙网29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接种发酵菌剂和添加不同调理剂对猪粪发酵堆肥氮素变化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研究接种发酵菌剂和添加不同调理剂对猪粪发酵堆肥氮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接种发酵菌剂可明显提高发酵起始温度,加速堆肥发酵腐熟进程,添加不同调理剂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氮素损失与堆肥恶臭,茶叶渣和香菇渣发酵后保氮效果与对照相比有极显著的差异,其中茶叶渣保氮除臭效果最好,氮素比发酵前增加23.61%,香菇渣次之,中药渣、木屑再次之,砻糠、干猪粪效果最差;添加不同调理剂堆肥发酵后,物料硝态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铵态氮含量有增有减,不同处理变化幅度差异较大。

关键词: 猪粪 堆肥 调理剂 氮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芦荟凝胶发酵乳工艺研究

食品科技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芦荟凝胶发酵乳加工工艺。通过热烫灭酶、护色和酶解试验,确定了芦荟凝胶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芦荟凝胶发酵乳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芦荟凝胶汁的最佳提取工艺为:90℃/5min热烫灭酶,0.05%IVc-Na+0.1%CA护色,0.05%Pe酶/45℃/1h酶解;芦荟凝胶发酵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4.5h、菌种接种量4.0%、蔗糖含量7.0%、芦荟凝胶汁含量10%。

关键词: 芦荟凝胶 热烫 护色 酶解 发酵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耐虫性研究进展

昆虫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耐虫性的含义、发生范围、耐虫性的进化过程和遗传特性、耐虫性机理以及影响植物耐虫性表达的非生物和生物因子。植物耐虫性机理的研究涉及光合作用能力变化、同化产物的再分配、内源激素的变化、休眠分生组织的激活和补偿生长、储藏器官的利用、植物物候学和植株株型结构的变化等。研究表明, 植物受害后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与其耐虫性没有相关性, 有些耐虫植物受害后光合作用能力增加, 有些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无明显影响或者下降较少;害虫取食为害可促进耐虫植物的同化产物得到最大程度利用, 能激活耐虫植物的休眠分生组织, 产生超补偿作用; 耐虫植物受害部位细胞分裂素含量显著升高; 虫害引起物候学变化小的植物具有较强的耐虫性; 植物的冠层结构、叶形态、根茎比、茎蘖数等植株株型变化与耐虫性有关。影响植物耐虫性表达的因子主要有温度、大气 CO2浓度、土壤营养水平、农用化学物质、植株年龄、害虫分布类型和取食方式、植物共生物等。不同植物在相同温度下对同一种害虫的耐害性差异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同化产物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气孔关闭对气体交换和光合作用能力的影响; 生长在高CO2含量大气中的植物, 对害虫的为害有较强耐受性。土壤营养水平对植物耐虫性表达

关键词: 植物 植物_昆虫相互作用 虫害 耐虫性 补偿作用 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