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沧州金丝小枣的产量及品质预报

河北林学院学报 1993

摘要:对沧州金丝小枣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金丝小枣的品质优劣是由其含糖量决定的,其产量和品质又是同步的,同时受到气温、地温、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影响;通过筛选,找出了影响产量和品质的10个主要气象因子,并通过这些因子建立了预报金丝小枣产量和品质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图形输出模型。

关键词: 金丝小枣 产量预测 品质预测 沧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思考——论持续农业战略转变与实践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多投入农业的剖析和评价,提出了实现多投入农业向持续农业转变的对策:研究应用持续农业需求的技术体系,组建推进持续农业的技术和生产结构,切实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认真搞好试验示范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杂种产量的关系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以41个水稻品种及配制的34个杂交种为材料,研究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杂种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遗传距离(D~2)与产量杂种优势(H)、杂种产量(F_1)的关系为抛物线,其理论方程分别为:y_1=-43.7049+13.9168x-0.2495x~2和y_2=4.3014+2.2692x-0.04x~2,根据方程推算,D~2=27.29(28.37)时,H(F_1)出现最大值,在D~2≤27.29(28.37)时,D~2与H(F_1)间接近线性关系,H(F_1)随D~2值的增大而增强(增加)。(2)用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准确率为60.08%。

关键词: 水稻 遗传距离(D~2) 杂种优势(H)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技术成果的权属及争议的解决

农业科技管理 1993

关键词: 专利法 农业技术成果 属性 权属 权属争议 解决机制 技术合同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磷脂在对虾饵料中的应用

中国饲料 1993

摘要:大豆磷脂的成分对水产动物特别是对虾、蟹生长的重要作用,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因其确切的生理功用尚不清楚,故影响了其应用推广。本文根据3000亩虾池的成年应用效果及有关文献初步探讨了其功用,期望这一饲料资源得到更广泛、更合理的应用。

关键词: 大豆磷脂 对虾饲料 电脑配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拿大的旱农技术措施

河北农业科学 1993

摘要:加拿大是个农业很发达的国家。全国有农用地67.8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6万平方公里。大部分耕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牧草作物。全国粮食作物生产的90%集中干中西部的草原三省。这里地势平坦,适于农作,号称加拿大的粮仓。由于受西部落基山脉的影响,本区气候偏于,降雨稀少,年降雨量只有350—400毫米。且春天风多风大,蒸发强烈。全区农田面积4000万公顷,80%以上的耕地为雨养旱地。保持水分、防止干旱、保护表土是确保作物持续生产的关键。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本区积累了丰富的抗旱栽培管理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药对靶喷撒技术研究初报

植物保护学报 1993 CSCD

摘要:通过稻、麦、棉、茶、黄瓜、油菜等作物上一系列农药喷撒试验和生产性示范表明,采用对靶喷撒技术和相应的喷撒手段,可显著提高农药在有效靶区的沉积率,农药用量可减少40%—50%,喷雾用水量可降低95%以上。农药对靶喷撒技术是根据病菌或害虫在作物上的分布、作物的田间群体结构以及农药雾滴在株冠中的行为的综合研究所提出的化学防治法的一项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关键词: 有效靶区 对靶喷撒 群体结构 沉积率 害虫分布型

亚麻品种抗枯萎病性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自然重病田、客土病圃和人工接菌病圃同进步行抗病性鉴定的方法,对近200个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品种(系)和常用品种资源的抗枯萎病(FusariumWilt)性进行了鉴定。从全国亚麻区试的31个品种(系)中筛选出8个高抗、丰产良种(系):从国内育种单位选育的97个新品系和53个常用品种资源中筛选出61个高抗品种(系)。其中有的已在河北、山西等省大面积推广,如7544(陇亚7号),7669(天亚5号)、753(定亚17号)等1991年推广面积已达11296万亩,相当总种植面积的41.86%。研究表明,笔者提出的在感病对照品种的成株萎蔫率达50%以上条件下,以参试品种的成株萎蔫降低率为指标,评价亚麻品种抗枯萎病级别的方法是可靠的、适用的。

关键词: 亚麻枯萎病 品种抗病性 抗病资源 筛选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茎腐病原及栽培与发病关系

华北农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于1986~1991年对玉米茎腐病病原菌及栽培措施与发病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河北省玉米茎腐病系多种病原菌侵染所致,其中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和腐霉菌是优势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为害.玉米品种之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在6~8叶期接种比常规的撒粉期接种效果好.播期、前茬对本病发生轻重亦有明显影响.防治此病采用抗病品种、栽培技术等为主的综合措施效果最佳.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病原菌 品种抗病性 防除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