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半番鸭羽色性状AFLP和RAPD标记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2006

摘要:利用RAPD和AFLP技术对半番鸭2个羽色池DNA进行检测,探讨两种技术对半番鸭羽色性状标记的效果。结果显示:(1)RAPD方法扩增带和特异性条带都较少,37个引物共扩增到297个清晰条带(平均每个引物4条);在37个引物中,7个引物含有羽色特异性条带,共15条,其中自羽半番鸭特有的条带为10条。(2)AFLP方法荧光图谱清晰度高,扩增带丰富,16对引物组合共检测1000多条扩增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30多);在16引物中,4个引物组合检测到羽色特异性条带,共90条,仅白羽半番鸭特有的条带可达37条。可见,采用AFLP技术对半番鸭羽色标记效果更佳。

关键词: 半番鸭 羽色 AFLP标记 RAPD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眼各营养器官SOD活性的测定分析

河北林果研究 2006

摘要:本试验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龙眼不同品种、不同营养器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龙眼各营养器官间SOD活性差异显著,大小顺序为:根(65.05 U/g.FW)>叶(61.88 U/g.FW)>枝(51.13 U/g.FW)>新梢(47.70 U/g.FW);福眼品种不同类型结果母枝间枝条的SOD活性差异显著;不同成熟期的部分龙眼品种间SOD活性差异显著。

关键词: 龙眼 SOD活性 邻苯三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山地小流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配套技术模式应用效果

福建农业学报 2006

摘要:阐述了在南方山地小流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配套技术模式的研发思路及能量物质循环特点,重点论述山地人工草场的建设及山羊分区轮牧、优质牧草渔业产业化利用和低产山地果园生态恢复与生产力提升等三项创新性技术在福州北峰山地小流域实施的成效。

关键词: 山地小流域 产业结构 调整 技术模式 应用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肠毒性大肠杆菌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化及表达研究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电击转化法,将带有gfp标记基因的pGLO质粒成功转化到肠毒素型大肠杆菌K88、K99中,经过紫外检测及荧光显微镜检测均发现转化菌株发出绿色的荧光,表明gfp基因得到稳定、高效的表达.进一步通过PCR分子鉴定、血清型鉴定、微生物学特性分析均表明,转化菌株与原始菌株是一致的.该转化菌株将为研究肠毒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及益生素的筛选提供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 肠毒性大肠杆菌 绿色荧光蛋白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沸石、白云石对植烟土壤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烟草科技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植烟土壤中施用沸石和白云石粉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白云石粉比施用沸石更有利于烤烟的生长。与对照比较,每千克风干土壤中施用1g白云石粉,土壤pH值从4.98提高到6.08,烤烟氯含量降低34%,还原糖含量提高31.3%,钾/氯比值提高69.8%,改善了烤烟化学成分的协调性。

关键词: 沸石 白云石 烤烟 土壤 pH值 烟叶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肉蜜柚与珀溪蜜柚亲缘关系初探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6

摘要:红肉蜜柚系选育于?溪蜜柚园中的优变株系,其果实成熟期、汁胞呈色显著不同于?溪蜜柚,而其它生物学特性则与?溪蜜柚难于区别;两者混栽或人工授粉均表现不亲和性,而授两者以外品种花粉,果实均能形成大量发育或发育不完全的种子,同时,两者花粉形态特征相似;ITS-PCR扩增片段大小一致、条带单一,进一步证实两者亲缘关系相近,不存在种间、近缘属闻差异.由此推测,红肉蜜柚源自?溪蜜柚芽变.

关键词: 红肉蜜柚 培溪蜜柚 亲缘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虎奶菇子实体有性结构及其各部位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6 CSCD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对虎奶菇子实体的有性结构进行了观察,并采用国际通用的评价方法对其不同部位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虎奶菇子实体为单生或丛生,原基乳白色,一般朵质量为48~78 g,大的可达220 g; 其结构分为3层,上层表皮层,中间层为髓部,下表层为子实层,表面起伏不平,有不规则疣状突起.各部位蛋白质营养综合评价的结果显示,虎奶菇子实体以菌柄皮的营养价值最高,其次为菌柄肉.

关键词: 虎奶菇 子实体 有性结构 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菜蛾幼虫对不同寄主的取食嗜好性及其适宜性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不同寄主种类、不同寄主形态和不同寄主饲喂的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幼虫之间的取食嗜好性比较试验表明,小菜蛾幼虫优先取食大白菜、萝卜或菜心幼苗,其次为油菜和甘蓝幼苗,在大白菜与油菜幼苗之间的取食选择比例是93·33%和6·67%;在甘蓝与菜心幼苗之间的取食选择比例是16·67%和83·33%.小菜蛾幼虫的取食嗜好性受饲喂寄主种类的影响,偏食大白菜或菜心幼苗.小菜蛾幼虫选择寄主取食的次序与寄主体内可溶性糖或淀粉含量没有明显关系,但与两者的相对量呈一定的负相关.取食大白菜或菜心幼苗的小菜蛾生长良好,单头取食达0·583~0·637cm2,单头体重达2·07~2·18mg,与取食甘蓝或油菜幼苗的幼虫在取食量、个体发育方面有明显差异.小菜蛾幼虫也喜好取食已经被虫危害过的幼苗.

关键词: 小菜蛾 取食嗜好性 十字花科蔬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菜蛾对印楝素的抗性选育及生长适合度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摘要:用印楝素(Azadirachtin)对敏感品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在室内进行抗性种群选育,经过12代次药剂汰选,获得抗性种群(R),与敏感品系(S)比较,抗性指数(RI)为8.29倍,小菜蛾对印楝素的抗性发展呈曲折上升。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相对于敏感品系,抗性品系的幼虫期和蛹期延长,产卵量下降,抗性品系对敏感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仅为0.543。

关键词: 小菜蛾 印楝素 抗性选育 适合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RV FB弱毒株与FA株gE,gI基因的同源性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PCR方法扩增了PRVFB弱毒株和PRVFA野毒株的gE,gI基因,对FB弱毒株的gE,gI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将其与GenBank中收录的PRVFA的gE,gI基因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PRVFB和PRVFA株的gE基因有2处碱基发生了点突变,同源性为99%;gI基因有7处碱基发生了突变,其中1处发生了3个碱基的插入突变,同源性为98%。表明PRVFB在传代过程中发生了遗传性变异。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