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高光效基因PPDK在籼稻IR64中的整合及其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特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06 CSCD
摘要: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在C4植物光合作用途径中,是CO2固定的关键酶。将编码玉米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的质粒通过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转化导入籼稻IR64中,PCR-Southern的结果表明,玉米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已经整合到IR64中。在温室条件下,分析了转基因IR64植株的剑叶全氮含量,结果表明,大部分的转基因IR64植株剑叶的全氮含量高于非转基因IR64对照,在转基因IR64植株中,最高的剑叶全氮含氮量为3.61%,比非转基因的IR64对照高1.07个百分点,剑叶全氮含量提高了42.1%。对转基因IR64植株的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转基因IR64植株之间,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比较大,比如植株干重、收获指数等,有助于育种家们选择不同的育种材料用于水稻育种。
关键词: 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 光合作用 水稻(OryzasativaL.) 玉米(Zeamays) 整合 特性


闽东小气候资源区划研究初步
《耕作与栽培 》 2006
摘要:以限制南亚热带名优果树北移引种的关键制约因子———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为指标,探讨闽东小气候资源区划研究。研究从农业气候相似原理出发,进行小气候资源调查、气候数值模拟、冬季冻害考察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专题图制作、叠置分析、面积统计等,最后提交图形化研究成果以指导农业生产。


福建冬种马铃薯生产技术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06
摘要:通过全面调查福建冬种马铃薯生产情况,以及对冬种主产区气温、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资料分析,结合马铃薯新品种与种植密度的比较试验结果,初步总结出福建冬种马铃薯种植范围、种植时间和高产栽培技术,为进一步发展冬种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


基于GIS的闽东地区晚熟果树生态区域选择方法之实现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为达到将南亚热带名优晚熟果树引种至其地理北界的目的,对闽东地区的果树区域选择,进行新的技术应用,拟提高其区划精确性,具体做法是采用GIS技术,对福鼎、霞浦等闽东地区,坡度小于25°、朝南坡向、温度模型适宜的避冻区域及山地相对高差在0.5~0.8之间的区域,进行晚熟果树生态区域选择,并制作相应的专题图和区域面积统计。最终区划结果符合技术实现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