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玉米高光效基因PPDK在籼稻IR64中的整合及其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特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06 CSCD

摘要: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在C4植物光合作用途径中,是CO2固定的关键酶。将编码玉米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的质粒通过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转化导入籼稻IR64中,PCR-Southern的结果表明,玉米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已经整合到IR64中。在温室条件下,分析了转基因IR64植株的剑叶全氮含量,结果表明,大部分的转基因IR64植株剑叶的全氮含量高于非转基因IR64对照,在转基因IR64植株中,最高的剑叶全氮含氮量为3.61%,比非转基因的IR64对照高1.07个百分点,剑叶全氮含量提高了42.1%。对转基因IR64植株的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转基因IR64植株之间,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比较大,比如植株干重、收获指数等,有助于育种家们选择不同的育种材料用于水稻育种。

关键词: 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基因 光合作用 水稻(OryzasativaL.) 玉米(Zeamays) 整合 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必速灭对姬松茸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福建农业科技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所茶树栽培技术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茶叶科学技术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琥珀李花期冻害及其防御对策

福建果树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闽东小气候资源区划研究初步

耕作与栽培 2006

摘要:以限制南亚热带名优果树北移引种的关键制约因子———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为指标,探讨闽东小气候资源区划研究。研究从农业气候相似原理出发,进行小气候资源调查、气候数值模拟、冬季冻害考察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专题图制作、叠置分析、面积统计等,最后提交图形化研究成果以指导农业生产。

关键词: 闽东 小气候资源 区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冬种马铃薯生产技术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06

摘要:通过全面调查福建冬种马铃薯生产情况,以及对冬种主产区气温、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资料分析,结合马铃薯新品种与种植密度的比较试验结果,初步总结出福建冬种马铃薯种植范围、种植时间和高产栽培技术,为进一步发展冬种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冬种马铃薯 种植范围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研究对策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6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农业生态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政府的极大关注。本文从CO2浓度和气温升高、UV-B辐射增强等方面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作物、土壤、畜牧业、病虫害以及气候灾害的影响,提出了全球气候变化下未来应加强研究的领域。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农业生态系统 CO2增浓 UV-B辐射增强 气温升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IS的闽东地区晚熟果树生态区域选择方法之实现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为达到将南亚热带名优晚熟果树引种至其地理北界的目的,对闽东地区的果树区域选择,进行新的技术应用,拟提高其区划精确性,具体做法是采用GIS技术,对福鼎、霞浦等闽东地区,坡度小于25°、朝南坡向、温度模型适宜的避冻区域及山地相对高差在0.5~0.8之间的区域,进行晚熟果树生态区域选择,并制作相应的专题图和区域面积统计。最终区划结果符合技术实现要求。

关键词: 果树 区域选择 地理信息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毒死蜱在蕹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毒死蜱在蕹菜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蕹菜上的半衰期为2.11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5.48d。48%毒死蜱乳油按推荐剂量即75mg.hm-2施药3次,停药后7d,蕹菜上毒死蜱的残留量为0.779mg.kg-1,符合我国无公害蔬菜标准规定;停药后14d,蕹菜上毒死蜱的残留量为0.046mg.kg-1,符合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规定。

关键词: 毒死蜱 蕹菜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8%琥胶肥酸铜·霜脲氰混配剂对荔枝霜疫霉病的防治效果

福建果树 2006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8%琥胶肥酸铜(DT).霜脲氰可湿性粉剂可有效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稀释500~600倍喷雾,花穗期防效81%,采收期防效80%以上,幼果期也有良好的表现。该混配剂兼有保护与内吸治疗的优点,可作为福建省荔枝霜疫霉病的防治药剂。

关键词: 琥胶肥酸铜 霜脲氰 混配剂 荔枝霜疫霉病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