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放线菌Snea49的种类鉴定及对胞囊线虫的活性评价
《大豆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稀释分离法从辽宁沈阳市土壤中分离到1株放线菌Snea49。对Snea49进行了形态学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分析,初步鉴定为环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anulatus)。利用离体测试法,研究了Snea49菌株代谢物不同倍数稀释液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0倍稀释液浓度下,该菌株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达82.60%,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处理24 h后,在1倍稀释液浓度下,该菌株对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是89.66%,各稀释浓度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该菌株有较高的杀线活性。


密度对玉米品质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以江单4号为试验材料,在4.50、5.25、6.00、6.75、7.50万株.hm-2五个种植密度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及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产量在6.75万株.hm-2时最高,在4.5~7.5万株.hm-2的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蛋白质、百粒重、穗长、穗粗、行粒数、秃尖长度达到显著水平,蛋白质、百粒重、穗长、穗粗、行粒数随之减小,秃尖长度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玉米的淀粉含量、脂肪和穗行数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密度对它们影响不大。


浅析立体农业及其生态优势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对立体农业的概念和立体农业的研究内容、技术结构与功能及生态特点、优势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提出了立体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以期指导现代化农业生产。


极端嗜盐古菌分类学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极端嗜盐古菌因其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生理机能和遗传基因,是一类重要的极端微生物资源。它不仅对研究生命的极限、微生物的分类与进化等方面有理论意义,而且在环境改造、开辟微生物新的功能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对极端嗜盐古菌的分类学研究历史、分类学方法以及目前极端嗜盐古菌的分类状况作以具体的阐述。


不同绿肥品种综合利用价值的比较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比较了不同绿肥植物地上绿色体产量及肥料和饲料价值。结果表明:供试绿肥品种的地上绿色体还田量高低顺序是禾本科>苋科>菊科>豆科>十字花科;肥料价值和饲料价值高低顺序是豆科>苋科>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


施氮对大豆接种根瘤菌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通过接种根瘤菌,设置不同氮水平,对大豆盛花期根瘤及大豆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施氮范围内施用根瘤菌,可明显提高大豆根瘤风干重,促进成荚、鼓粒,对增产有明显作用;施用根瘤菌与尿素15 kg.hm-2组合,较单一施用尿素25 kg.hm-2处理,增加产量5.36%;较以根瘤菌替代氮肥施用处理,增加产量10.50%。


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马铃薯 》 2010
摘要:黑龙江省马铃薯由于单产水平不高,耕作栽培管理原始粗放,导致马铃薯生产发展停滞不前。因此,加大力度普及优质种薯,鼓励高品质种薯的大面积种植,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真正实现马铃薯种植的现代化,可以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的竞争力,快速推动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的发展。


碳酸盐黑钙土改良培肥技术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10
摘要: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土壤旱时板结僵硬、涝时粘朽、蓄水保墒能力下降的现状,开展了碳酸盐黑钙土改良培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优化施肥等技术可明显改善碳酸盐黑钙土的物理性质,提高玉米产量。各处理较当地常规施肥田间持水量增加3.2%~8.1%,土壤孔隙度增加7.4%~11.3%,土壤容重降低0.07~0.10 g/cm3,玉米产量增加199.9~2 135.8 kg/hm2。增施有机肥对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最好,增施有机肥和优化施肥增产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