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珍国医国药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药用价值高、市场潜力大、又有观赏功能的中药“凌霄”,根据其生长习性,研究出无公害的栽培技术来替代传统的栽培方法,供药农应用,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无公害中药的需求。
关键词:
凌霄
习性
繁育
栽培
病虫害
《麦类作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中国水稻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早籼浙 92 4 8经卫星搭载诱变处理 ,种子的发芽率及当代植株的性状均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刺激作用 ;SP2 在株高、生育期、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抗病性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经病区多代筛选培育成的突变体浙 10 1,在熟期、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上比原亲本有明显改良 ,2 0 0 1~2 0 0 2年经浙江省多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联合鉴定 ,叶瘟平均级分别为 1.4和 1.7级 ,最高级为 5 .0级 ;穗瘟平均级分别为 1.6和 1.3级 ,最高级为 3.0级 ;抗谱频率分别为 70 %和 6 0 % ;对白叶枯病抗性平均级为 1.4级 ,最高级为 5 .0级。抗病性比原亲本和对照有显著提高。试验表明 ,浙 10 1是一个高抗稻瘟病兼抗白叶枯病的水稻突变体 ,可作为水稻品种改良的新抗源。
关键词:
空间环境
稻瘟病
白叶枯病
抗病性
水稻
突变体
诱变育种
《浙江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油菜硫素营养,施硫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施硫有效条件及缺硫的诊断指标研究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油菜
硫素营养
产量和品质
施硫有效条件
诊断指标
《浙江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高附加值经济作物面积扩大,间作套种面积和复种指数提高,以及温室设施栽培面积增加,导致地下害虫发生为害日益猖獗。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现状、回升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辅之以化学防治的治理策略。并简要讨论了防治地下害虫的无公害农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地下害虫
发生
为害
治理策略
《云南畜牧兽医
》
2004
摘要:文章综述了利用石油、农林业和工业废弃物等生产酵母、霉菌饲料蛋白 ,同时概述了真菌菌体蛋白在饲料中的应用。
关键词:
真菌
单细胞蛋白
饲料
《浙江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采用多亲本、多重杂交技术,综合众多亲本的优良性状,经多年系统筛选育成了矮蔓长豇豆新品种之豇矮蔓1号。全国区试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早熟性、抗病性、丰产性和商品性上比"美国无蔓豇"具有显著优势,特适于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多亲本
多重杂交
矮蔓
长豇豆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对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和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的肯定。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 ,就要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 ,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 ,建设现代化新农村 ,让城乡居民在社会发展中共同确立主体地位 ,发挥主体作用 ,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城乡发展
《蚕桑通报
》
2004
摘要:试验调查了大棚养蚕春、夏大蚕期与蔟中的温湿度变化,以探索有利于大棚养蚕的饲养技术与小气候调节技术.棚内温湿度变化对蚕茧产质量的影响比较分析表明,春期5龄后期和上蔟初期35~38.8℃的高温对蚕茧产质量有较大影响;夏蚕期棚内温度明显高于春蚕期,最高超过40℃,连续高温持续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根据春、夏期不同的气候特点,春期大棚上蔟初期要重点进行降温排湿夏期重点进行降温.
关键词:
规模养蚕
大棚
温湿度
蚕茧产质量
《浙江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通过饲叶法和接触法测定了阿维菌素和氟虫腈对家蚕的毒性。结果表明,饲叶法中阿维菌素和氟虫腈对2龄家蚕的LC50(48h)分别为0.0180mg/kg桑叶和1.9156mg/kg桑叶,其浸渍桑叶的药液浓度分别为0.0360mg/L和3.8312mg/L。接触法中阿维菌素和氟虫腈对2龄家蚕的LC50(24h)分别为13.3329μg/cm2和29.7100μg/cm2。阿维菌素和氟虫腈对家蚕的毒性比均小于1,对家蚕的毒性为高毒,应禁止其在桑园及附近农田使用。
关键词:
阿维菌素
氟虫腈
家蚕
毒性
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