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青贮玉米无公害高产种植研究
《农村科学实验 》 2019
摘要:青贮玉米是很多畜牧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原料,因此发展畜牧业的产业或者区域都高度重视青贮玉米无公害高产种植技术的使用,倡导以精细化管理的视角去审视实际的种植行为,希望由此获得更加高的经济效益.本文从这个角度入手,首先对于青贮玉米的种植特点进行分析,接着结合实际高产种植实践对于实际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论述,希望由此进入理想的高产种植格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意大利蜜蜂幼虫信息素浓度对PKA、NOS、PLC活性的影响
《农业工程技术 》 2019
摘要:为了了解幼虫信息素对蜜蜂采集行为的影响及不同酶在蜜蜂采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该文分析了不同浓度幼虫信息素处理后的采集蜂在出巢与携粉归巢两个阶段的蛋白激酶A、一氧化氮合成酶和磷脂酶C活性的变化,发现蛋白激酶A的酶活表现为携粉归巢阶段显著高于出巢阶段,出巢阶段800单位幼虫信息素处理后的蜂PKA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但与400单位幼虫信息素处理差异不显著,携粉归巢时800单位幼虫信息素处理组的PKA活性显著高于400单位幼虫信息素处理;NOS和PLC活性在出巢、携粉阶段及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适当浓度的幼虫信息素处理可以刺激蛋白激酶A信号转导通路,使其酶活性增加,来保证能量的充分供应和代谢机能的正常运转。但不会增加NOS和PLC活性。通过对蜜蜂出巢和携粉归巢时蛋白激酶A、一氧化氮合成酶以及磷脂酶C的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蜜蜂的行为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磷脂酶C 幼虫信息素 蜜蜂 出巢 携粉 信号通路 意大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色全膜覆盖对高粱根区土壤温湿度的影响及杂草抑制效应
《中国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雨养旱作地区,土壤温度、水分和耕作措施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明确雨养旱作区高粱生产中全膜覆盖对高粱根区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及对杂草的抑制效应,为促进高粱增产奠定基础。【方法】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修文试验基地,以高粱品种晋糯3号为材料,采用顺序排列设计,于2017和2018年分别开展黑色全膜覆盖、白色全膜覆盖和裸地栽培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高粱根区0—15 cm土壤日地温、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杂草的抑制效应和高粱生长、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黑色全膜覆盖能有效提高高粱各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与白色全膜覆盖处理相比,0—15 cm土壤日地温平均降低1.14℃(P<0.05);同时,黑色全膜覆盖具有与白色全膜覆盖基本相同的保墒效果,各土层土壤平均含水率略高于白色全膜覆盖区,较裸地平均提高1.89个百分点,并可显著(P<0.05)提高裸地0—1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黑色全膜覆盖显著降低高粱田间杂草发生量,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96%和93%以上,防效优于白色全膜覆盖(P<0.05),具有更为彻底的杂草防控作用。黑色全膜覆盖对高粱出苗率、穗长、一级枝梗数、穗粒数等性状无明显影响,但对高粱株高、株高整齐度、生育期、千粒重、产量及效益有影响。黑色全膜覆盖60 d高粱的株高及株高整齐度高于白色全膜覆盖;黑色全膜覆盖生育期与裸地基本相当,而白色全膜覆盖生育期较短,较裸地缩短4—6 d;黑色全膜覆盖千粒重、产量显著(P<0.05)高于白色全膜覆盖和裸地处理,2017和2018年千粒重较白色全膜覆盖分别增加3.72%和3.78%,较裸地分别增加6.95%和7.06%;产量较白色全膜覆盖分别提高6.72%和6.94%,较裸地分别提高19.27%和20.03%;2017和2018年黑色全膜覆盖较白色全膜覆盖分别增收1 529.82和1 599.76元/hm~2,较裸地分别增收3 025.38和3 215.52元/hm~2。【结论】建议在雨养旱作区高粱生产中,采用黑色全膜覆盖替代白色全膜覆盖,促进高粱高产。
关键词: 黑色全膜覆盖 高粱 土壤含水率和温度 杂草抑制 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螺丝椒新品种晋椒501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晋椒501是以M112为母本,以F7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螺丝椒一代杂种。早熟,果实羊角形,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红色,果长21 cm,果肩宽3.4 cm,果肉厚0.3 cm,单果质量45 g,果面有皱褶,味辣,田间对疫病的抗性优于对照22号尖椒,商品性好。一般每667 m2产量5 000 kg左右。适宜在我国北方保护地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吸水膨胀期耐低温性状QTL定位
《东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目的是为我国花生耐低温育种中优良亲本的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本信息和材料基础。以徐花13中间型大粒花生为母本,中花6号珍珠豆型中粒花生为父本,衍生的187个家系的RIL群体通过SSR技术检测RIL群体多样性,构建了一张含325个标记的连锁图,总长度1 493.79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4.60 cM,为遗传连锁图谱进一步饱和奠定基础。进行RIL群体耐低温表型鉴定,采用QTL IciMapping3.0软件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QTLs定位和效应估计,共检测出10个与耐低温相关的QTL,其中主效QTL可以为耐低温标记辅助育种。鉴定出的耐低温家系可以为耐低温育种提供材料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评价5种全株玉米青贮的饲用价值
《动物营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对5种全株玉米青贮的饲用价值进行评价。选取5种全株玉米青贮(分别由大丰26号、晋单65号、登海679号、潞研10号、屯玉168号青贮玉米制作),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体外产气法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产气量,计算产气参数;尼龙袋法测定不同时间的干物质(DM)降解率,计算降解参数。结果显示:晋单65号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最低,5种全株玉米青贮的粗蛋白质(CP)含量保持在5.46%~7.27%。晋单65号、登海679号、屯玉168号的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大丰26号、潞研10号(P <0. 05)。晋单65号的72 h产气量最高,为86.70 mL,且其产气速度显著高于登海679号和屯玉168号(P<0.05),发酵72 h的DM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P<0.05)。综上,由晋单65号青贮玉米制作的全株玉米青贮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且更容易发酵,易于消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建设分析与展望——以长治市壶关县和黎城县为例
《农业展望 》 2019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提出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长治市作为山西省首个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其模式在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方面有典型经验和带动效应。依托长治市建设基础,重点调研壶关和黎城县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建设现状、问题,提出了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建设的建议,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长治市 有机旱作农业 封闭示范区 资源禀赋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雁门关生态区甜高粱高产优质栽培模式初探
《山西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了筛选在雁门关地区最适宜种植的甜高粱品种以及配套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大力士、晋甜杂2号、晋甜杂3号3个甜高粱品种在不同密度和肥料条件下的产量和饲草品质。结果表明,3个甜高粱品种均在密度11.25万株/hm2、复合肥750 kg/hm2、尿素150 kg/hm2栽培模式下,农艺性状最优;晋甜杂3号在密度11.25万株/hm2、复合肥1 125 kg/hm2、尿素225 kg/hm2和密度11.25万株/hm2、复合肥750 kg/hm2、尿素150 kg/hm2栽培模式下品质均较佳。综合分析,鉴选出适宜在雁门关生态区种植的甜高粱品种为晋甜杂3号,密度为11.25万株/hm2,施肥量为复合肥750 kg/hm2、尿素150 kg/hm2,其产量及品质综合效益值达到最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分专家推荐施肥对山西小麦产量、效益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合理的养分管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1—2014年在山西开展39个冬小麦田间试验对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有效性的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养分专家推荐(NE)、基于测土推荐(ST)与农民习惯(FP)的冬小麦产量大小表现为ST>FP>NE,但差异未达到5%的显著水平;与FP相比,NE平均减氮104 kg/hm2(38.2%)、减磷29 kg/hm2(26.1%)、增钾38 kg/hm2(135.7%),ST平均减氮67 kg/hm2(24.6%)、减磷25 kg/hm2(22.5%)、增钾47 kg/hm2(167.8%);NE的产投比为10.5∶1,显著高于ST(9.2∶1)和FP(8.3∶1),NE的氮肥偏生产力为50.4 kg/kg,显著高于ST(41.3 kg/kg)和FP(32.3 kg/kg);NE的氮、磷、钾肥小麦当季平均回收率分别为33.9%,14.9%和48.9%,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7.6,7.5,6.2 kg/kg。NE和ST均是养分管理的有效方法,且养分专家系统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