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早稻秸秆还田和减钾对晚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秸秆是华南双季稻区重要的有机肥资源,为探讨早稻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减量施用对晚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于广东省白云区和惠阳区开展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处理(RS)和秸秆还田+钾肥减施20%(RS-K)这3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晚稻生物量、钾含量和产量,及土壤速效钾、有机碳、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等土壤肥力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RS-K处理的水稻生物量和产量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RS处理的水稻植株钾含量平均提高了 3.97%(白云)和6.91%(惠阳).RS-K处理的植株钾含量在水稻生长前期显著低于CK处理,但在水稻生长后期两者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RS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幅达13.90%(白云)和21.67%(惠阳);RS-K处理的土壤速效钾也较CK处理提高了 3.56%(白云)和4.23%(惠阳).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但对土壤pH值、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与CK相比,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的Chao1和Shannon指数;秸秆还田处理还显著提升了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的相对丰度,而降低了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是驱动土壤细菌结构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综上,早稻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和晚稻钾含量,在早稻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减施20%对晚稻钾营养水平和产量均没有产生明显负面影响,且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和细菌多样性.因此,在华南双季稻区,早稻秸秆还田配合钾肥减施20%有利于化肥减施、粮食稳产和培肥地力,对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水稻 钾肥减施 产量 土壤肥力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普通野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评价及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抗性鉴定、分子标记和方差分析,评价与分析了广东普通野生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广东普通野生稻对广东省典型的致病菌株Ⅳ型小种表现为抗或高抗,对PXO99小种的抗性反应差异较大,表现出从中感到抗病.用已知功能标记做鉴定,结果显示:20个普通野生稻居群中,3个居群能够扩增出Xa21抗病基因条带;4个居群能够扩增出Xa4抗病基因条带;5个居群能够扩增出Xa7、Xa27抗病基因条带;Xa23、Xa10、Xa26抗病基因条带分别能够在11、12和16个居群中被扩增出;19个居群能检测出Xa1的抗病基因条带,所有居群均不含xa5、xa13抗病基因.抗谱分析发现,HY2、DB2和GZ2 3个居群中的5份野生稻资源可能含有新的抗性基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Ⅳ型小种,高州普通野生稻的抗性水平显著高于化州、雷州和台山普通野生稻;而化州、台山普通野生稻的抗性水平显著低于陆丰普通野生稻.对于PXO99小种,广东不同县市间的抗性水平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发掘和利用广东普通野生稻的优异抗白叶枯病基因提供了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广东野生稻;白叶枯病;抗性鉴定;PCR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柑'上出现一种叶斑病,症状表现为叶尖和叶缘出现不规则的、带有黄色晕圈的棕褐色斑点.为明确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作者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纯化,采用ITS序列和LSU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同时结合形态特征观察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鉴定,结合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验证.结果确定病原菌为番茄匍柄霉 Stemphylium lycopersici.

关键词: 新会柑 叶斑病 多基因系统发育 番茄匍柄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柑橘品种上捕食螨和柑橘全爪螨种群发生动态调查

应用昆虫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明确不同柑橘品种柑橘园中捕食螨及柑橘全爪螨Panonchus citri(McGregor)的种群动态变化规律,阐明捕食螨的多样性及其对柑橘全爪螨的自然控制作用,为利用优势捕食螨防控柑橘全爪螨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年在香橼柠檬园中进行调查,2020年,分别在红美人和沙糖橘园中进行调查。从每年的4月份至12月份开展定期定点的田间调查和采样,采取5点取样的方法,在果园中采取振落法统计捕食螨和柑橘全爪螨数量;采集捕食螨标本,室内进行玻片鉴定捕食螨种类。【结果】3种不同柑橘品种的果园中,植绥螨的种类及其优势种类有显著的不同。香橼柠檬园中植绥螨有3个种,其中纽氏肩绥螨Scapulaseius newsami(Evans)为优势种;红美人果园中植绥螨有5个种,其中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Ehara et Lee)为优势种;沙糖橘园中植绥螨仅有2个种,其中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为优势种。3种不同柑橘品种的果园中捕食螨总数随时间的变化均呈现显著的消长规律,香橼柠檬园中捕食螨数量变化呈现双峰趋势,高峰时间分别出现在5月13日和10月24日;红美人和沙糖橘园中,捕食螨的数量变化均呈现3个高峰,最高峰时间均是在5月9日。香橼柠檬园中捕食螨的种群变化除优势捕食螨纽氏肩绥螨外,冲绳肩绥螨Scapulaseius okinawanus(Ehara)和钝毛钝绥螨Amblyseius obtuserellus Wainstein&Begljarov的种群变化稳定。红美人果园中除优势种尼氏真绥螨外,作为次优势捕食螨的钝毛钝绥螨种群稳定。沙糖橘果园中仅有的两种捕食螨种群变化呈现反比关系。【结论】柑橘园捕食螨的种群结构与柑橘品种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柑橘花粉对于稳定田间捕食螨种群可能具有一定作用。不同化学防治措施下,优势捕食螨种群的变化可能是由于不同种类捕食螨对化学农药的耐受性不同引起的。在自然条件下,柑橘园中的捕食螨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明显。

关键词: 植绥螨 柑橘全爪螨 香橼柠檬 红美人 沙糖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创新无限,大爱无疆——我所认识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杂交水稻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1年5月22日,是共和国历史上举国悲痛的一日。在这一天,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初次听到袁老师仙逝的消息,我感到特别震惊和难以置信!此时此刻,我是多么地希望这是个假消息!尽管此前我知悉他前不久在三亚曾摔了一跤,后回长沙治疗,但我一直坚信他能躲过这次劫难,一定能够逢凶化吉,能够康复,继续他的杂交水稻事业,引领水稻育种工作者向科学的高峰不断攀登!我最后一次见到袁老师是在2020年11月13日,当时他神采奕奕地参加了第十一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的颁奖仪式,我有幸是这一届科技奖的获奖者,他老人家亲自把证书颁发给我,此情此景,仿佛就在昨天!他的教诲仍历历在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射频加热技术及其在果蔬干制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制是最重要的果蔬加工技术之一,选择合适的干制技术与干燥能耗、产品品质密切相关.射频加热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物理加热技术,因其加热迅速、具有体积加热效应、能量穿透深度大等优点,同时兼具微生物控制和灭酶效果,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射频加热技术的作用机理及特点,影响其在果蔬干制加工中应用的因素,归纳总结了射频加热技术在果蔬干制、微生物控制与灭酶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射频加热均匀性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其今后在果蔬干制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果蔬 射频加热 干制 机理 加热均匀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蛋与鸭蛋的蛋壳力学特性、超微结构及蛋壳组分的比较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研究鸡蛋与鸭蛋的蛋壳力学特性、超微结构和蛋壳组分的异同,为精准调控鸭蛋蛋壳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选用45周龄海兰灰蛋鸡和龙岩山麻鸭所产蛋,选取平均蛋重接近生理蛋重的鸡蛋和鸭蛋各160枚,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0枚蛋。蛋鸡和蛋鸭均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营养水平参照国家标准配制。采用蛋壳强度仪测定蛋壳强度,数显千分尺测定蛋壳膜和钙化蛋壳的厚度,计算蛋壳比例和韧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蛋壳的超微结构,测定蛋壳有效厚度、乳突厚度和宽度,计算总厚度、有效层和乳突层比例。观察蛋壳乳突结构,对乳突结构的变异程度进行评分。蛋壳粉碎提取后,采用考马斯亮蓝方法测定基质蛋白含量,微波消解后,参照国标方法,测定蛋壳中钙、磷、镁、锰、铜、锌含量。【结果】与鸡蛋相比,鸭蛋的蛋重和蛋壳重更大(P<0.01),蛋壳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蛋壳强度、韧性和蛋壳膜厚度更大(P <0.01),钙化层厚度(不含壳膜)无显著差异(P>0.05)。超微结构中,鸭蛋壳的乳突厚度和单位乳突个数均显著低于鸡蛋壳(P<0.01),乳突宽度和乳突层比例显著高于鸡蛋壳(P<0.01);蛋壳总厚度和有效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鸭蛋壳有效层比例显著高于鸡蛋壳(P<0.001)。乳突结构中,鸭蛋壳的乳突密度、B型和A型乳突、乳突的霰石、袖口和凹陷结构的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鸭蛋壳乳突的帽子结构、汇流程度、早期融合、晚期融合的评分及乳突结构的总评分显著低于鸡蛋壳(P<0.05),表明鸡蛋壳较鸭蛋壳有较为频繁的乳突结构变异,鸭蛋壳帽子结构上沟壑状痕迹较鸡蛋壳更为深刻清晰,具有较为广泛的早期融合,乳突层与壳膜纤维间的结合更致密。鸭蛋壳中磷、铜和锰的含量更高(P<0.05),但镁和基质蛋白含量较低(P<0.001),钙和锌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鸡蛋和鸭蛋具有相似的力学特性和超微结构,蛋壳比例、钙化层厚度、蛋壳中钙和锌的含量无差异。与鸡蛋壳相比,鸭蛋蛋壳力学特性较好,蛋壳强度和韧性较高,主要与鸭蛋壳具有较致密的超微结构和乳突结构有关,鸭蛋壳的有效厚度高、乳突排列更平整,具有较为广泛的早期融合,相邻乳突单元间致密性更好;蛋壳组分中磷、铜和锰含量高,镁和基质蛋白含量低。可通过调控蛋壳矿物元素及基质蛋白含量,影响蛋壳形成过程尤其是乳突和栅栏层中碳酸钙的沉积,增加蛋壳有效层的厚度,改善乳突层结构,从而改善鸭蛋的蛋壳品质。

关键词: 鸡蛋壳 鸭蛋壳 力学特性 超微结构 蛋壳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3种杀菌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防效研究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合理选用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对毒力较好的药剂开展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的13种药剂中,70%丙森锌WP、325 g/L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23%醚菌·氟环唑SC、50%福美双WP、400 g/L氯氟醚·吡唑酯SC对病原菌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处理的抑制率均达到60%以上,最高可达100%;各药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差异显著,325 g/L苯甲·嘧菌酯SC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最高,EC50为0.000 1μg/mL;毒力较高的药剂有23%醚菌·氟环唑SC、75%肟菌·戊唑醇WG、50%咪鲜胺锰盐WP、70%丙森锌WP、50%福美双WP、9%吡唑醚菌酯CS、30%苯甲·丙环唑EC、400 g/L氯氟醚·吡唑酯SC、250 g/L嘧菌酯SC,EC50为0.017 1~2.027 0μg/mL;15%井冈霉素SP、40%稻瘟灵EC、75%三环唑WP的毒力较低,EC50为11.265 4~88.283 5μg/mL。人工接种盆栽防效试验结果显示,70%丙森锌WP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的预防效果最好,使用剂量945~1 575 g/hm~2的防效均在72.00%以上;325 g/L苯甲·嘧菌酯SC的治疗效果最好,使用剂量195~292.5 g/hm~2的防效均在74.00%以上,这两种药剂可作为目前水稻胡麻叶斑病田间应急防控的首选药剂,二者作用机制不同,建议轮换使用。

关键词: 水稻 胡麻叶斑病 杀菌剂 毒力测定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袋对柰李果实外观及香气物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为给果袋在优质柰李果生产中的科学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以10年生柰李树为试材.以不套袋为对照,分别采用单层白色纸袋、双层外黄内黑纸袋对柰李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对不同处理下柰李果实基本品质、色泽、挥发性物质含量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和单果重均未见显著差别.与不套袋相比,套袋能显著增加L*值、a*值、b*值;单层白色纸袋和双层外黄内黑纸袋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分别降低17.70%和8.04%,只有单层白色纸袋处理存在显著差异;果实中挥发性物质的总含量均提高,单层白色纸袋和双层外黄内黑纸袋处理分别提高52.60%和48.91%;套袋处理果实醛类香气物质含量显著提升.说明套袋处理可以明显提升果面光洁度,果皮色泽更鲜艳,果实挥发性物质总量提高,双层外黄内黑纸袋效果更好.

关键词: 柰李 套袋 色泽 挥发性物质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柑橘养分吸收及土壤酶活力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柑橘树体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25%化肥及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理对柑橘果实具有稳产增产的作用,增产率最高可达9.8%。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能够满足树体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增加柑橘树体对部分中微量元素的吸收。两个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处理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平均提高幅度分别为7.7%、12.4%。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及脱氢酶活力均有显著提升。本研究中,连续2年的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不但降低了30%的化学肥料用量,而且对柑橘还具有稳产增产作用以及对土壤肥力具有提升作用。综合效果来看,以有机肥替代30%化肥的处理为最佳。

关键词: 柑橘 有机肥 化肥 养分吸收 土壤酶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