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辣椒间作群体对光能利用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玉米辣椒单作为对照,研究了东北地区玉米/辣椒间作不同间作方式和氮肥水平下群体的光能利用。结果表明:在群体形成期,3种间作方式行间透光率都有增加,其中2:5间作底部的透光率较小,表明辣椒活动层对光的截获率较高,提高了群体对光的利用程度;间作玉米植株中部与底部的透光率明显高于单作;间作玉米叶面积主要分布在80~200cm高度的空间内,占总叶面积的71.3%,此时辣椒叶层主要分布在30~60cm的空间内,占总叶面积的80.2%。二者占据不同的空间,配置"层次化",为光的透射创造条件。


0.8%福·甲霜粉剂防治水稻苗床立枯病药效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 2010
摘要:0.8%福·甲霜粉剂防治水稻苗床立枯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8%福·甲霜粉剂对水稻苗床立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秧苗安全,无药害,壮秧作用较为显著,可在黑龙江省水稻旱育苗苗床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0.8%福·甲霜粉剂 水稻 苗床立枯病 防效


碳酸盐草甸土适宜大豆品种(系)的筛选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为探索适合碳酸盐草甸土种植的大豆品种,对8个抗线大豆品种(系)的株高、节数、荚数、粒数、10株粒重、百粒重及产量等因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丰豆3号产量最高,为〔(2 839.73±170.44)kg.hm-2〕,与丰豆1号、抗线8号、F003-8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各供试品种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合供试品种农艺性状及主要经济性状的综合分析,认为丰豆3号和抗线8号为适于供试地区碳酸盐草甸土生长的品种。


适宜寒地稻区种植的3个水稻花培新品种
《中国种业 》 2010
摘要:自日本人新关和大野通过花药培养获得水稻单倍体植株后,花药培养作为一项新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并在育种上得到有效利用。我国于1970年开展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研究,在新材料创造、


浅谈苏州园林的造景艺术
《中国科技信息 》 2010
摘要: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


不同施氮量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对大豆合交98-1667进行叶片氮素、籽粒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2(90 kg.hm-2,纯氮)处理中大豆叶片氮素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是N1(45 kg.hm-2,纯氮)处理,N0和N3处理在叶片氮素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中的差异不显著,说明不施氮或高施氮对大豆生长均不利,尤其对大豆氮素和蛋白质含量的抑制影响较大。但对大豆脂肪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平衡施肥对松嫩平原黑土区大豆产量效益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设定最佳(OPT)施肥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做减素处理、喷施叶面肥、加种衣剂等,研究了平衡施肥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黑土区大豆生长发育、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对海伦、庆安和依安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和效益有明显的正效应。海伦、庆安和依安3个地区推荐施肥分别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7.4%、7.6%和9.5%,增效476、1089和836元.hm-2。OPT+叶面肥处理有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而OPT+种衣剂处理未表现出显著增产效果。钾是黑土区限制大豆产量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其次是磷和氮。从肥料农学效率看,大豆增产肥料贡献率表现为氮肥>钾肥>磷肥。松嫩平原黑土区大豆生产农民习惯施肥中磷肥用量偏高,而钾肥用量不足,微肥重视程度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