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磷、钾与钙配合对保护地番茄钙吸收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石灰性土壤磷、钾与钙配合对保护地番茄钙吸收的影响,并利用差值法计算了钙的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CaP1和CaK2处理最佳,可以显著提高保护地番茄总吸钙量和果实吸钙量,提高钙的利用率;与单纯施钙处理相比,钙的利用率分别提高10 3和16 1个百分点,同时,CaP1和CaK2处理能明显改善保护地番茄生物学特性,显著提高番茄果实产量;与单施钙处理相比,番茄的果实产量分别提高了16 1%和22 9%。研究结果同时证明钙磷配合或钙钾配合施用可以提高番茄果实中Vc的含量、糖分含量,降低酸度含量和脐腐病果的数量,明显地改善果实的品质。
北岳恒山地道黄芪营养特征及产地土壤理化性状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山西省北岳恒山地道黄芪主产区代表性土壤进行定点采样和分析,对地道黄芪产地土壤类型、物理性状、养分状况、营养吸收规律、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道黄芪主产地土壤发育不完全,成土母质为花岗片麻岩,土壤类型以粗骨性栗褐土和淋溶褐土为主,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土体通透性较好。另外产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较高。营养分析结果表明,黄芪地下部分营养元素的浓度普遍都高于地上部分,而且是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这种差异越大。另外,黄芪对N、K、Fe、Zn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土壤酶结果表明,黄芪产地土壤酶活性较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都是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层次性,而且这种层次性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层次性相一致。黄芪产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差异明显,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和真菌占的比例较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这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层次性有明显的一致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化学去雄技术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应用二次旋转回归试验设计,研究了乙烯利、赤霉素、甲哌嗡3种物质对雄先型核桃雄花的疏除效果,用系统学原理与方法求得了优化组合方案,并根据优化组合方案比较了不同组合疏除核桃雄花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效果。结果表明:乙烯利和甲哌嗡在雄花序萌动—伸长期配合使用,可以使核桃雄花在用药后24h开始大量脱落,100h以内累计脱落率达80%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光温室西葫芦栽培技术
《上海蔬菜 》 2005
摘要:西葫芦属葫芦科,别名搅瓜,原产于美洲,又称美洲南瓜,适应性强,结瓜早,是瓜菜中比较早熟的蔬菜,因其根系发育和开花结果要求的温度低,栽培管理简单,产量高,效益好,现已成为晋北日光温室的主栽品种,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茬口安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