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枇杷主要种类的RAPD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应用 14个 10聚体随机引物对解放钟、森尾早生、早钟 6号、贵州野生、台湾枇杷、栎叶枇杷、乌脐、白梨、洛阳青、俨糖枇杷、湖北六二等 11个枇杷品种或种类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 ,共得到 13 0条扩增带 ,其中 3 3条为非多态性条带 ,多态性程度为 74.62 %。进行聚类分析 ,以D1=0 .5 99进行划分时 ,可将枇杷的 11个遗传资源分成栽培和非栽培两个类群。以D2 =0 .64 9进行划分时 ,8个普通种可分为两个类群 ,即白肉类群和红肉类群 ,并在DNA分子水平上说明枇杷果肉色泽可作为分类的一个指标。运用RAPD技术为枇杷遗传资源的鉴定和分类提供了新的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公害茶叶生产的用药技术及农残检测有关标准
《茶叶科学技术 》 2003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公害绿色消费已在全世界掀起,作为人类健康的饮品之一—茶叶倍受亲睐。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IO后的今天,生产、加工、出口无公害茶叶具有无限的商机,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茶叶绿色技术壁垒”严峻的挑战,其中茶叶的农残监控尤为重要。本文就无公害茶叶生产用药主要技术及农残检测有关标准作一概述,以供茶叶生产应用与参考。 一、无公害茶叶生产的主要用药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福平标记菌株BS1在番茄、茄子根部及土壤中的定殖动态
《福建农业学报 》 2003
摘要:利用生防菌株BS1抗利福平霉素标记法,研究生防菌株BS1在番茄、茄子根部及根际土壤中定殖动态情况,结果表明,BS1可以在番茄、茄子根际土壤中定殖,随着时间的延长,根际土壤菌量逐渐下降,15d后茄子苗根际土壤菌量及20d后番茄苗根际土壤菌量均降至0。对BS1在番茄幼苗根部定殖能力研究表明,处理后6h在幼苗根部定殖的菌量为15cfu·g-1,12h后为860cfu·g-1,24h后达最大值(7.8×104cfu·g-1),以后不再增加,48h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6.5×104cfu·g-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个茶树高优新品种的育成与应用
《福建茶叶 》 2003
摘要:20多年来采用杂交育种法与单株选种法,育成国家级良种黄观音、茗科1号(金观音)、悦茗香、黄奇,省级良种金牡丹、朝阳、早春毫和国家一级优异种质黄玫瑰及待审定品种金玫瑰、紫牡丹。这10个新品种为无性系,特早生、早生种与中生种。杂种优势强,品比、区试产量比亲本或对照种福鼎大白茶增产10%至50%以上。制茶品质优异。乌龙茶香浓郁,花香显,味醇厚甘爽,而且制优率高。黄观音、黄玫瑰具有“通天香”特征;茗科1号、悦茗香、金牡丹、金玫瑰、紫牡丹具有“韵味”特征;黄奇融有黄旦与白奇兰的香味特征;朝阳“品种香”独特。早春毫绿茶色绿芽壮毫显,香高长,“栗香”显,叶浓厚回甘。一芽二叶干样生化成分与乌龙茶挥发性香气成分含量丰富。扦插繁殖力强或较强。种植成活率高,抗性与适应性强或较强。乌龙茶新品种适宜在华南、江南茶区栽培,早春毫适宜在气候条件相似福建中低海拔茶区的山地栽培。十个新品种示范推广以来,已发挥了明显的优质增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作物系统钾素动力学模型及其参数研究
《土壤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生态学的Lotka Volterra模型 ,在土壤—作物系统中提出一个新的土壤钾素动力学方程。盆栽试验表明 ,该模型能很好地拟合花生一个生长周期内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的动态变化。吸钾量实测结果表明 ,花生不同生育期吸钾量符合Logistic模型。结合上述 2个模型 ,分别求出矿物钾最大释放速率常数Kmm、缓效钾最大释放速率常数Krm和速效钾最大供钾速率常数Kam。相关分析表明 ,Kam与花生当季吸钾量、生物学产量和荚果产量以及Krm与花生当季吸钾量有显著水平以上的对数正相关。Krm和Kam可作为评价土壤当季供钾能力的速率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