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薯新品系室内抗瘟性鉴定
《福建农业学报 》 2002
摘要:利用不同致病力 ( 、 、 群 )的甘薯瘟病菌混合菌株 ,采用剪叶法对 2 0 7个甘薯新品系进行抗瘟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 ,抗病 (R)的有 7个 ,占 3.38% ;中抗 (MR)的有 15个 ,占 7.2 5 % ;中感 (MS)的有 32个 ,占 15 .4 6 % ;感病 (S)的有 15 3个 ,占 73.9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抗病、中抗、中感、感病品种间抗性差异极显著。试验结果表明 ,F8- 1 等 7个甘薯新品系为抗病品系 ,可作为抗源亲本。经生产力测定之后 ,抗病和中抗的品系可在薯瘟病区进一步试验示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鸭肝白点病病理学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02
摘要:应用番鸭肝白点病分离毒人工感染1日龄雏番鸭,并对发病鸭的肝、脾、心、肺、肾、胰、法氏囊、胸腺、脑和肠等10种器官组织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试验感染发病鸭特征性病理变化主要为肝脾表面及切面的灰白色坏死点;显微结构变化表现为各器官不同程度变性、细胞溶解坏死及血管扩张充血,病灶区及血管周围淋巴单核细胞明显浸润;免疫器官脾、胸腺和法氏囊淋巴细胞变性坏死,数量明显减少;其特征性显微结构变化主要为肝组织程度不一的脂肪变性和空泡变性,小空泡融合成网眼状大空泡或肝细胞呈现局灶性溶解,并见淋巴单核细胞从病灶的周边逐渐向中心浸润,最后形成细胞性结节;脾脏淋巴细胞坏死,数量减少,网状结缔组织显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度开发提高茶叶综合效益
《茶叶科学技术 》 2002
摘要:小桥镇产茶历史悠久,从六十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茶叶,发展至今已有茶园1.7万亩,年产量1728吨,年产值860万元,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占全市20%强,是我市茶叶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也是小桥财政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经过近40年的发展,小桥茶叶生产中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严重地阻碍了小桥茶叶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生产环节缺乏新优品种和科学管理。全镇茶叶品种单一,仅闽北水仙就占茶园面积的90%以上,茶树普遍老化,有80%以上的茶树有20~40年的种植史。茶园掠夺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