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持续农业的新发展——生态农村的建设
《云南环境科学 》 2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今农村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因素 ,提高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产体系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技术措施和优化物质循环转化环节等三项生态村建设的必备条件与对策。阐述了全村总体型和家庭生态型二种建设模式的基本原理与设计原则 ,并详细介绍了城郊型生态村 ,山区型生态村 ,庭院型生态村模式。


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的超高产特性与栽培研究Ⅲ.超高产栽培
《杂交水稻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两系杂交稻培矮 6 4S/E32的产量达到 15t/hm2 以上 ,是品种产量潜力、生态环境与栽培措施互作的结果。研究表明 :(1)培矮 6 4S/E32全生育期 16 0~ 16 4d ,其中本田期 12 0~ 12 2d ;主茎平均 16 .3叶。 (2 )栽培所在地属高原型南亚热带气候 ,强光多照 ,昼温持续处于光合作用最适值 ,低夜温减少了呼吸消耗 ,稻田属深厚肥沃、渗水性强的沙质壤土 ,这种生态环境有助于培育超高产的群体。 (3)主要栽培措施为 :稀播培育多蘖秧 ,每平方米栽植 38~ 44株 ,每公顷总施肥量为堆沤肥 7.5~ 15 .0t,化肥氮 2 85kg、磷 6 6kg、钾 183kg。分蘖肥、穗肥、粒肥用量比例 ,氮为 74∶14∶12 ,磷为 10 0∶0∶0 ,钾为 36∶6 4∶0。 (4 )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途径为 :壮秧密植 ,促进早发 ,塑造理想株型 ,维护根叶后期活力


甘薯青枯菌粗毒素测定甘薯品种抗瘟性的方法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00
摘要:用不同致病力的 372个甘薯青枯病菌株接种惠红早、惠仙薯、广薯 15、湘农黄皮、华北4 8、湘薯 75- 55等 6个鉴别品种 ,所得 2 2 32个病情指数数据经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当 D为 0 .31时可将 6个鉴别品种分为抗、中、感 3类 ,即惠红早、惠仙薯为 S;广薯 15、湘农黄皮为 M;华北 4 8、湘薯 75- 55为 R。以不同致病力 (强、中、弱 )甘薯青枯菌混合菌株制备成粗毒素 ,用剪叶、针刺、喷雾、灌根等 4种接种方法测定 6个鉴别品种的抗瘟性 ,采用 L otusl- 2 - 3电脑软件 t测验法综合分析 4种接种方法对 6个鉴别品种致萎性的影响程度 ,检验结果表明 ,剪叶法是用粗毒素测定甘薯品种抗瘟性的最优接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