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旱地玉米秋施肥技术研究
《玉米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旱地玉米秋施肥可有效地蓄积丰富的秋水供春用,改善土壤墒情,为玉米种子的萌动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秋施肥后,玉米苗全、苗壮,单位穗数、穗粒数和穗粒重增加。秋施肥较传统施肥水分利用率提高0.5%~3.8%,增加玉米产量432.0~1003.5kg/hm2,增加纯收入348.6~935.3元/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芽孢杆菌BC98-Ⅰ抗真菌物质的初步分离及特性
《植物保护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C98-Ⅰ是一株分离自沤肥浸渍液的蜡状芽孢杆菌,对蔬菜、瓜类、花卉枯萎病具良好的防治效果。它分泌产生的抗真菌物质的粗提物对黄瓜、西瓜、青椒枯萎茵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当浓度为10mg/mL时,抑茵圈直径分别达到20.33、20.22和22.77mm。该粗提物对高温高压、紫外光和蛋白酶均不敏感。同时,它在中性偏碱(pH8~9)的条件下活性最高;在极性溶剂如水、甲醇、乙醇中溶解度大,抑菌活性高。粗提液经 Sephadex G100层析后,得到了两个洗脱峰,活性物质存在于第一峰中。抑茵机制试验表明:它可造成孢子萌发率降低、菌丝生长形态异常、分支加剧并产生大量泡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转凝集素基因的研究进展
《中国棉花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棉花棉铃虫危害的问题已由转化外源 Bt、Cp TI基因解决 ,但蚜虫的危害还有待于新的外源凝集素基因来解决。菊芋凝集素 (H elanthustubero-sus agglutinin,HTA)已转入常规棉花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茸毛偃麦草醇溶蛋白位点向小麦中的导入
《麦类作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茸毛偃毛草基因向小麦中的导入情况,采用种子贮藏蛋白电泳技术对新创制的小麦-茸毛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TE-3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组成进行分析,发现源自茸毛偃麦草的部分醇溶蛋白特征带在双二倍体中得到表达。利用不含1RS/1BL染色体的四川小麦品种对小麦与茸毛偃麦草的杂种F1进行连续回交,并结合染色体逐代观察,现已获得一批变异类型丰富的种质材料Y176,对其中农艺性状优良的部分株系,如Y176-12等进行的蛋白电泳分析,发现了茸毛偃麦草的特异醇溶蛋白带的导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膜覆盖导致番茄早衰的生理机制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摘要:研究了地膜覆盖导致番茄早衰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使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采收始期以前增加,在采收盛期以后显著降低,使伤流量在全生育期都增加,使叶片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在采收始期以前提高,在采收盛期以后降低。地膜覆盖还使叶片氮、磷和钙素含量在全生育期都提高,叶片钾素含量在青熟期之前提高,在采收始期以后降低,效应以收获结束期最为显著;地膜覆盖使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全生育期都降低,效应也以收获结束期最大。生育后期植株发生早衰,可能与植株缺钾及可溶性糖在叶片中的积累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葫芦新品种晋西葫芦1号
《农民科技培训 》 2004
摘要:晋西葫芦1号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培育而成的,已于2001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长势强,植株矮生,节间短,叶片深绿色,一般4~5节开始着生第一雌花,且雌花多、瓜码密,一株可同时坐瓜3~4个。早熟性好,播种后40天即可收获250克的嫩瓜。嫩瓜长棒形,皮绿色,有细密白色斑点,光泽度好,粗细均匀,瓜长20~25厘米,横径4~5厘米,单瓜质量250~300克;瓜皮薄,肉厚,瓜籽少,可食部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