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秋水仙素应用于大麦育种的初步研究
《福建稻麦科技 》 2000
摘要:用 0 4g/L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二棱皮大麦 (浙皮 1号 )的植株 ,在M1代即获得四倍体类型 ,同时还获得许多早熟、大穗、高秆等性状变异的二倍体大麦植株 ,并从这些变异株中选得一优良株 ,经加速培育 ,闽诱 3号即在生产上示范推广 ,且很快通过了省级审定


福建省农科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福建农业学报 》 2000
摘要:通过论述当前世界创新系统的三种模式和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 ,提出了新时期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创新体系建设中要把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问题作为研究与开发的最终目标 ,建立以开发为重点、以科研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人才合理使用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进而着重分析了构建福建省农科院科技创新体系的资源优势与制约因素 ,并从管理机制的角度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土壤肥料在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福建农业学报 》 2000
摘要:对土壤肥料科学在中国传统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福建省的人口、粮食、土地利用的现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从土壤肥料学科的观点看 ,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质量、充分发挥化肥的作用 ,以及加速土肥学科人才培养 ,是我省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毫无疑问 ,土壤肥料在我省农业持续发展中将继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的创新与发展
《福建农业学报 》 2000
摘要:顺应世界园林绿化发展的趋势 ,创建园林化城市已成为当今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文章简要概述了世界园林发展概况和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的现状 ,提出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的任务与目标。并就我院园林绿化创新研究的潜力与当前的努力方向进行阐述


新世纪福建水产科技发展趋势
《福建农业学报 》 2000
摘要:随着福建省水产养殖品种不断增加 ,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相应要求水产科技发生质的飞跃 ,包括将健康生态养殖、鱼类遗传育种、动物营养饲料、生物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逐渐运用于水产业。现代科技进步 ,为我省 2 1世纪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开辟了新道路。


闽农白羽半番鸭日粮适宜蛋能比的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00
摘要:研究了闽农白羽半番鸭 0~ 3周龄和 4~ 8周龄两阶段日粮适宜的蛋能比水平。 0~ 3周龄日粮采用代谢能 11.50 MJ·kg-1,粗蛋白质设 2 1.0 %、 19.5%、 18.0 %、 16 .5%和 15.0 % 5个水平 ,蛋能比分别为 18.2 6 g· MJ-1、 16 .96 g· MJ-1、 14 .35g· MJ-1和 13.0 4 g· MJ-1;4~ 8周龄日粮采用代谢能 11.91MJ· kg-1,粗蛋白质设 18.0 %、 16 .5%、 15.0 %、 13.5%和 12 .0 % 5个水平 ,蛋能比分别为 15.11g· MJ-1、 13.85g· MJ-1、 12 .59g· MJ-1、 11.34g· MJ-1和 10 .0 8g· MJ-1。试验结果表明 ,以阶段总增重、总耗料、料重比和 10周龄的屠宰率、胴体瘦肉率和脂肪率为指标 ,0~ 3周龄日粮适宜蛋能比为 15.6 5g· MJ-1;4~ 8周龄日粮适宜蛋能比为 12 .59g· MJ-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