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齐齐哈尔地区灾后补种大豆品种的筛选试验
《农业科技通讯 》 2009
摘要:1试验目的和意义齐齐哈尔地区是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之一,大豆常年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左右,但常因自然灾害(霜冻等)或人为因素,造成一部分大豆田缺苗、无苗现象。


黑龙江省2006年水稻主产区稻瘟病生理小种动态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中国稻瘟病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2006年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采集稻瘟病标样中分离出的134个单孢菌株进行鉴定,鉴定出6个群14个生理小种(ZC群生理小种没有出现),ZE群为优势菌群,其次为ZG群、ZF群和ZA群;从稻瘟病优势生理小种分布得出,ZE1和ZG1分布地域比ZF1和ZE3广;全省不同积温带稻瘟病优势小种的分布结果表明,第一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早、晚)稻瘟病生理小种分化简单,第二积温带(早、晚)稻瘟病生理小种分化复杂,ZG、ZE、ZF、ZA为全省的优势菌群,但ZB和ZD菌群有上升的趋势。


草莓灰霉病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 2009
摘要:草莓灰霉病是草莓病害中最严重的病害,带病植株、病田土是该病的初侵染源。发病盛期为浆果成熟期。高温多雨的气候发病严重,栽植密度与发病呈正相关,偏施氮肥有利于发病,钾肥对发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农业防治主要针对发病规律控制病源,抑制发病因子;应用药剂敌菌灵、多菌灵、克菌丹等防治灰霉病,防效达80.0%以上,且药效稳定。采用综合防治平均防效在95.0%以上。


黑龙江省农田草害发生防治现状、问题和建议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根据多年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简要概述了黑龙江省农田草害发生防治的现状和农田杂草防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生产建议。


基于核型与RAPD标记的大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麻业科学 》 2009
摘要:对国内16个大麻地方品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6种大麻的染色体组成可以分为2n=20=14m+6sm、2n=20=20m、2n=20=18m+2sm、2n=20=16m+4sm、2n=20=12m+8sm等5种,同时采用RAPD技术进行研究,根据扩增结果构建反应品种间亲缘关系的UPGMA聚类图。根据分析结果,首次讨论了它们的亲缘关系、进化地位以及分类等问题。


DNA分子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在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DNA分子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是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简要回顾了DNA分子原位杂交的起源和发展,详细综述了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在植物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植物物理作图和染色体识别中的应用。还介绍了Fiber-FISH、BAC-FISH以及Immuno-FISH等新兴技术,最后对FISH技术进行了展望。


雌二醇和孕酮诱导猪子宫内膜上皮细胞OPN的表达状况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 2008
摘要:目的探讨雌二醇和孕酮对猪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的骨桥蛋白基因作用效果。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了猪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OPN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添加终浓度为1μmol/L、0.1μmol/L、0.01μmol/L雌二醇和0.1μmol/L、0.01μmol/L、0.001μmol/L孕酮作用24 h和48 h后,OPN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猪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在非孕期转录OPN mRNA,表达70×103和45×103的OPN蛋白;添加雌二醇24 h后,OPN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了50%~53%(P<0.05),48 h后降低了12%~25%(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添加孕酮后,OPN mRNA的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雌二醇抑制了OPN的表达,推测孕酮本身对OPN的表达不起作用。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骨桥蛋白 雌二醇 孕酮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