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紫花苜蓿引种比较试验
《中国草食动物 》 2003
摘要:引进了金皇后、MHA1、R2 金刚、德国苜蓿 4个品种 ,并对其营养成分、株高、发芽率及鲜草产量等指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年均每亩鲜草产量MHA1496 7 3kg ,金皇后 5 4 31 2kg ,R2 金刚 5 192 1kg,德国苜蓿 4 990 4kg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4个品种的营养成分分析 ,粗蛋白含量以金皇后最高为 2 0 9% ,MHA1为 19 4 % ,R2 金刚19 8% ,德国苜蓿 19 6 % ,差异亦不显著 (P >0 0 5 ) ,每亩苜蓿的年纯收入分别比玉米多 2 81 4 9元、2 4 3 2 5元、2 10 96元和 2 0 7 2 7元 ,差异显著 (P <0 0 1)。说明这 4个苜蓿品种均适宜在运城地区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幼胚的脱分化状态及再生性能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30个品种(系)的研究,确立了小麦幼胚最佳取材时期的种子形态指标:在幼种子发育到嫩绿色,脊部由光亮转变为无光泽并具一层绒毛时,幼胚刚好发育到透明的后期和半透明前期。该时期仅有几个小时。探讨了不同基因型的幼胚的致密愈伤组织诱导状况及其继代保持和分化能力,并获得了良好的再生体系。使得致密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91%,在14d时分化频率达到96 7%,70d时分化频率仍可达62%。并就温室材料和大田材料以及不同年份大田材料的致密愈伤组织的继代保持和分化能力进行了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及抗性种质资源创新应用研究进展
《麦类作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本文综述了20世纪后50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抗虫性鉴定的常用方法、数学模型鉴定法以及较适用的定级标准;概括介绍了避害性、形态抗虫性和生化抗虫性三个方面的研究情况;指出多层次、综合性抗性遗传和蛋白带存在与诱导抗虫性有关;介绍了与抗虫性密切相关的性状,初步认为遗传机制属数量遗传,不可能是单基因遗传,起码是寡基因遗传;介绍了抗麦红吸浆虫种质资源创新应采取双轮回选择杂交系谱法,有目的地将不同抗虫基因逐代积累,选育了一批抗性亲本和新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高粱出苗率低的原因及预防
《山西农业 》 2003
摘要:杂交高粱以其生长健壮、抵抗力强、适应性广、产量高而在全国普遍种植,但杂交高粱比普通高粱出苗率低,通常发芽率95%的杂交种,田间出苗率不足75%,在生产上常常造成缺苗断垄,形不成合理的群体结构,最终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