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 促进奶牛生产发展
《草与畜杂志 》 1997
摘要:从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以作物营养体高产为目标,合理调整农田种植结构,改变传统的粮—粮—粮种植模式为饲—饲—粮新种植模式,在发展优质粮食生产的同时,促进了奶牛生产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种植结构,奶牛生产


棉花品种资源的鉴定、评价与利用研究进展
《中国棉花 》 1997
摘要:5年内对139份国内外陆地棉种质的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国内有酚棉种质的产量水平最高,平均皮棉产量为1014.15kg·hm-2。单铃重、单株结铃数、衣分的表现依次为国内有酚棉>低酚棉>国外有酚棉,国外种质的直接利用价值不大;(2)国外有酚棉种质的总体纤维品质优于国内种质,表现为纤维较细,遗传变异潜力较大;(3)低酚棉种子营养品质的总体水平较优,其种仁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油分总量分别为39.34%和73.55%,且改良潜力较大,但油分含量以国外种质为最好,平均含量为35.36%


兔原核使单细胞受精卵的获取与体外成熟培养的研究
《当代畜牧 》 1997
摘要:本研究采用超数排卵法对16只青年母兔进行试验。激素处理分均衡剂量与递减剂量两种方式,总剂量不变,所得胚胎总数分别为88枚与125枚,平均数为12.57±6.98与19.85±14.00,差异未见显著(P>0.05)。其中获取原核受精卵胚胎数分别为48枚与62枚;按手术冲卵时间从14~15~16~18~20~(2~3)小时记录,获取的原核受精卵(胚)以16~18~20小时的时间段占75.45%(83/110),其他时间段占24.55%。试验还对获取的原核受精卵(胚)进行了体外成熟培养发育的研究。


不同栽培措施对棉花后期增产潜力的影响
《中国棉花 》 1997
摘要:1995~1996年,比较了5种栽培措施对碱沙土棉田后期棉花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深耕深施肥,增施钾肥增产效果最大,其次适时喷施促进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增产原因主要是不同措施对棉株的功能叶面积,比叶重和结铃率不同造成的。
关键词: 棉花,栽培,结铃


水培条件下氮浓度对水稻氮素吸收和分蘖发生的影响研究
《作物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应用不同氮浓度溶液对早籼稻和晚粳稻代表品种进行水培试验,考察其对分蘖芽的分化发育和分蘖的发生终止的影响。试验表明,茎鞘含氮率与分蘖的关系甚为密切,在含氮率2.7~3.3%时,水稻分蘖正常发生;低于1.3%时,分蘖芽的分化发育就停留在三幼一基期;处在中间状态的含氮率,分蘖芽的分化发育进程滞缓,分蘖的出生时间滞后。同时还明确了氮对分蘖芽和分蘖的影响与深灌水等因素不同,它要通过水稻吸收,形成不同的植株含氮水平,然后再对分蘖芽发生影响。欲采用减少氮素供给的办法来控制分蘖,时间上比深灌水等措施更要有一个提前量。茎鞘氮水平不同,提前量也各异。平均5天左右,茎鞘氮率下降一个百分点。再一个特点是供氮状况改善,能使因缺氮而停留在三幼一基期的芽重新激活,继续分化发育成新的分蘖。此外,还论述了应用氮素对水稻分蘖进行调控的栽培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