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4815条记录
γ射线辐照对水稻花药培养愈伤组织形成和绿苗再生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1997

摘要:水稻不同类型和品种的花药培养,其愈伤组织形成和绿苗再生能力有很大差异。以γ-射线10~40Gy剂量辐照诱导培养约30天的水稻花药,可以有效地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和绿苗再生。其中10Gy剂量对愈伤组织形成效果最好,20Gy剂量有利于绿苗的再生

关键词: 水稻花药培养;γ射线辐照;绿苗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纸膜用西葫芦小拱棚内膜的试验观察

浙江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关键词: 西葫芦 纸膜 小拱棚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饲料供需平衡及其实现途径与对策

浙江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浙江省饲料供需平衡及其实现途径与对策吴国庆(浙江省农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310021)浙江是一个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粮食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省份。1995年人均耕地373m2,粮地293m2,分别比1980年下降21.13%和25.42%,预计到2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轻型收获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Ⅰ湖桑全年三次等量条桑收获技术

蚕桑通报 1997

摘要:通过改变湖桑品种的枝条剪伐与桑叶收获方式.设计了湖桑全年三次等量条桑收获的技术体系。桑树枝叶生长量满足条桑收获的要求。春、夏、秋桑叶收获量之比为1:0.91:1.33,全年产叶量比什叶收获增加21%。

关键词: 湖桑 等量收获 条桑收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背飞虱迁入虫量、气象因子与主害代发生量的关系

浙江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白背飞虱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是以迁入为主的稻田前期虫量,其制约因子是降雨量等气象因子。其中,早稻是6月中下旬至7月初田间长翅型成虫数量和6月上中旬降雨量及6月中旬晴雨指数;晚稻是8月下旬至9月初田间总虫数量和8月上旬最低温度,这为组建预测模式提供了最佳因子。

关键词: 白背飞虱,前期虫量,降雨量,主害代发生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直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浙江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对直播油菜产量影响较大的是播种期,其次是施肥方式,播种量对产量影响不大。(2)直播油菜播种早,出苗快,苗期生长旺盛,营养物质积累多,有利于夺取高产;施肥方式上要重施年内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0%~80%,争取冬发;播种量以每公顷播3.75kg为好。(3)以杭州市为代表的浙北平原稻区,直播油菜适合在前作单季稻茬口上应用,播种期不应迟于10月30日

关键词: 直播油菜,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硫克百威防治水稻、棉花及柑桔主要害虫试验

浙江化工 1997

摘要:本文测定并评价浙江省化工院农药所开发的新型高效杀虫剂──丁硫克百威对水稻、棉花及柑桔主要害虫的室内活性和田间药效。结果显示,丁硫克百威对棉蚜具有较高的活性,对柑桔蚜虫、潜叶蛾、稻蓟马及棉蚜等害虫均具有较好防效。丁硫克百威效果与进口好年冬、万灵及常用呋喃丹相近或略高,并且优于氧乐果。同时,丁硫克百威毒性和成本均较低,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丁硫克百威 害虫 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轻型改获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Ⅰ.湖桑全年三次等量条桑收获技术

蚕桑通报 1997

摘要:通过改变湖桑品种的枝条剪伐与桑叶收获方式,设计了湖桑全年三次等量条桑收获的技术体系,桑树枝叶生长量满足条桑收获的要求,春,夏,秋桑叶收获量之比为1:0.91:1.33,全年产叶量比片叶收获增加21%.

关键词: 湖桑 等量收获 条桑收获 桑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籼优质米“浙9248”的种性及常规、直播、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浙江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浙9248”为目前我省米质最优的早籼新品种,至1996年在浙江省种植面积已达到56000hm2,1996年将会有更大的发展。鉴于“浙9248”的特征特性,通过两年的因种栽培技术,总结出一套适龄壮秧、稳穗增粒、控氮增钾、薄露灌溉及直播、抛秧等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优质早籼,旱育早栽,直播,抛秧,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CABI文摘数据库引用中国农业文献看我国农业科学状况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1997

摘要:本文对1984~1994年CABI光盘文献数据库引用中国农业文献的数量进行统计,根据学科、作者单位等分类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农业科学研究现状,提出我国应重视农业科学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CABI数据库 中国 农业文献 文献引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