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番木瓜果腐镰刀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毒力测定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番木瓜果腐镰刀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最合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而偏酸性条件则对菌丝体生长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光照对菌丝体的生长影响不大。该菌在以麦芽糖、葡萄糖、蔗糖、D-甘露糖为碳源的培养上生长良好;而在以硝酸钠、L-组氨酸、甘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供试的9种药剂各浓度中,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咪酰胺、戊唑醇以及百菌清5种药剂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效果较为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推进我国木薯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中国热带农业 》 2012
摘要:本文从我国木薯产业生产、消费、贸易、加工4个环节,具体论述了我国木薯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认为,当前推进我国木薯产业化经营的具体措施是加大政府投入,完善产业扶持体系;注重人才队伍培养,加强国际合作;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提高木薯产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对农民培训,提升农民产业化意识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PLC法测定番木瓜种子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的含量(英文)
《果树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测定番木瓜种子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中的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含量,【方法】建立了测定各提取物中的2种酚酸含量的HPLC法,并检测了2种酚酸的含量。【结果】标样浓度介于1~5 mg.L-1时,标样浓度与峰面积间具有良好线性回归关系;本试验所优化的HPLC法具备良好的精密性、重演性和稳定性,简便易行,适于检测番木瓜种子粗提物中的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含量;2种酚酸含量以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最高、正丁醇提取物中次之,水提取物中则几乎未能检测到。【结论】2种酚酸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中,在水提取物中几乎不存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挂职乡镇科技副镇长的实践与思考
《热带农业工程 》 2012
摘要:为推进海南省中西部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海南省实施了《海南省中西部市县人才智力扶持行动计划》。2010-2011年在昌江县十月田镇挂职科技副镇长、协助负责农业科技及乡镇经济方面的工作期间观察到乡镇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挂职工作和乡镇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决策者及后来者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丙环唑在香蕉及土壤中的残留量测定
《现代农药 》 2012
摘要:研究了丙环唑在香蕉及土壤中的残留降解情况,评价其施用于香蕉后的安全性。采用GC–NPD进行定量检测,丙环唑在香蕉全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100.6%~108.0%;在香蕉蕉肉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1.0%~96.2%;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7.3%~110.4%。研究结果表明,丙环唑在香蕉全蕉中比在土壤中消解快,2010年其在香蕉全蕉和土壤中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1.4 d和17.5 d,2011年分别为15.3 d和24.3 d。在香蕉上按照推荐剂量施药3次,采收期距最后一次施药42 d,香蕉蕉肉中丙环唑残留量小于0.1 mg/kg,低于GB 2763—2005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0.1 mg/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的克隆及杂交鉴定(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2
摘要:[目的]克隆鉴定香蕉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方法]以香蕉果实cDNA噬菌体文库为材料,筛选出香蕉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阳性噬菌体库,对该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并通过原位杂交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试验克隆到1个长度为1698bp的香蕉果实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编码563个氨基酸序列。经过Southern杂交证实该基因来自香蕉基因组,是1个多拷贝基因。[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香蕉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在香蕉果实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花美冠兰花芽分化过程中假鳞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北方园艺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了花芽分化过程中黄花美冠兰假鳞茎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和玉米素核苷(ZRs)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假鳞茎内IAA和ABA的含量明显高于GA和ZRs的含量,花芽分化过程中,假鳞茎内IAA和GA的含量下降,ABA和ZRs的含量上升,ZRs/IAA、ZRs/GA、ABA/IAA、ABA/GA的比值均呈上升趋势,ABA/IAA、ABA/GA的比值升幅高于ZRs/IAA、ZRs/GA的比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种传镰刀茵的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种子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春甘45和红亩紫甘蓝种子上分离得到的两株镰刀茵(Fusarium-CG和Fusarium-HM),结合形态学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其对甘蓝种子发芽的影响和幼苗的致病性.结果表明:2株镰刀菌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对甘蓝种子发芽有一定的影响,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均降低,其中10.个/mL孢子悬浮液处理后,活力指数显著降低;能导致甘蓝幼苗出现典型的枯萎症状,柯赫氏法则检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甘蓝种子传带尖孢镰刀茵并具有致病性为国内首次报道.
关键词: 甘蓝 种传镰刀菌 种子发芽 病原性 cabbage seedborne Fusarium seed germination pathogenicity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