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外源抗坏血酸对鲜榨梨汁褐变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11个梨品种("雪梨""鸭梨""黄冠梨""红香酥""南水""玉露香""秋月""早酥红""新高""晚秀""雪青")为试材,榨取果汁,分别添加不同浓度(0.1%、0.2%)抗坏血酸,以不添加抗坏血酸为对照(CK),测定不同浓度抗坏血酸对梨汁pH、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可滴定酸含量、OD420的影响。结果表明:梨汁褐变与pH、可滴定酸含量、PPO活性无关;抗坏血酸并非通过降低梨汁pH,抑制梨汁PPO活性而抑制褐变。


噻呋酰胺与嘧菌酯混配对马铃薯黑痣病菌增效作用及其田间防效
《植物保护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噻呋酰胺与嘧菌酯混配对马铃薯黑痣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增效作用及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田间防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二者混配组合对其的联合毒力,分别用Wadley法和Abbott法评价混配组合的增效作用,并比较拌种、沟施及苗期茎基部喷淋3种施药方式对黑痣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嘧菌酯以质量比3∶1、2∶1、1∶1和1∶2进行混配时抑制马铃薯黑痣病菌菌丝生长的增效系数分别为1.7、2.7、2.5和1.9,其中2∶1和1∶1的混配组合增效作用较为明显。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1桶混以240 g(a.i.)/hm~2沟施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优于拌种和苗期茎基部喷淋的防效,沟施方式下对植株黑痣病的防效为65.3%,对薯块黑痣病的防效为71.6%,增效系数为1.1,表现增效作用。表明噻呋酰胺与嘧菌酯有效成分质量比1∶1的混配组合以240 g(a.i.)/hm~2为推荐剂量沟施可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不同灌溉畦宽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河北辛集井渠结合灌区小麦适宜的灌溉畦宽,2015-2016年设定2个畦长(45,60 m),每个畦长设定3个畦宽(8. 3,5. 5,2. 8 m),研究了不同畦宽对麦田灌水均匀度、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 3 m畦宽处理旗叶SPAD值和生育后期LAI保持较高水平,籽粒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畦宽处理;45 m畦长条件下灌溉水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畦宽处理,但畦长45 m+畦宽8. 3 m与畦长60 m+畦宽2. 8 m土壤硝态氮含量仅相差5. 8%,并且该畦长条件下8. 3 m畦宽处理WUE与其他畦宽处理差别不明显。2. 8 m畦宽处理土壤水利用率较高,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也明显低于其他处理; 60 m畦长条件下WUE较8. 3,5. 5 m畦宽处理分别高12. 7%和7. 9%;但旗叶SPAD值和后期LAI较低,籽粒产量减少。5. 5 m畦宽处理生育后期LAI保持较高水平,但旗叶SPAD值和产量与2. 8 m畦宽处理相当,均低于宽畦处理,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居中。因此,畦长45 m+畦宽8. 3 m可得到较高的产量和WUE、畦长60 m+畦宽2. 8 m可得到较高的WUE,二者均可保持较低的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可作为该区推荐的畦田宽度。


1-MCP、乙烯吸收剂以及MAP处理对“新红星”苹果冷藏和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对"新红星"苹果进行1-甲基环丙烯(1-MCP)、自发气调包装(MAP)与乙烯吸收剂(EA)处理,然后于0℃下冷藏,研究不同处理在冷藏270 d后20℃货架期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贮后货架期间,"新红星"苹果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明显变化,虎皮病增多;MAP包装与1-MCP+EA+MAP能较好维持冷藏期间"新红星"苹果果实硬度,同时1-MCP+EA明显降低了冷藏期间虎皮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了果实乙烯释放量和呼吸速率,并且抑制果皮α-法尼烯及共轭三烯的生成。综合分析认为,1-MCP+EA+MAP处理能较好维持"新红星"苹果冷藏和货架期间的品质,并能显著控制果实虎皮病的发生。
关键词: 新红星苹果 1-甲基环丙烯(1-MCP) 乙烯吸收剂 自发气调包装(MAP) 品质 虎皮病


冀东地区二点委夜蛾对夏玉米危害研究
《玉米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初次发现二点委夜蛾在冀东地区危害玉米,虫量较少,危害较轻。2017年在冀东地区暴发,严重影响夏玉米生产。2017年7月对冀东地区10个县(区)贴茬播种、播前旋耕、焚烧秸秆和前茬花生4种夏玉米种植模式的二点委夜蛾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二点委夜蛾在冀东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唐山高新区、开平区等6县(区)的贴茬播种夏玉米区域,其他种植模式未见被害。唐山高新区高各庄镇、丰润区白官屯镇、玉田县亮甲店镇、鸦鸿桥镇、丰南区钱营镇和小集镇虫口密度较高,分别达14.16、11.23、8.80、5.56、12.97和6.05头/m~2,唐山高新区高各庄镇最高虫口密度达43头/m~2。


长期氮磷不同施用量对土壤细菌、硝化与反硝化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长期施用氮、磷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6种不同氮磷施用量处理下土壤细菌、硝化与反硝化微生物的数量差异。结果表明:1)与不施肥相比,施氮磷肥显著提高了细菌16SrRNA基因、氨氧化古菌和细菌amoA基因和反硝化细菌nirK和nosZ基因拷贝数;2)与不施肥相比,低水平(T1)到高水平(T5)氮磷肥显著提高了细菌和氨氧化古菌数量,中低水平(T2)到高水平(T5)氮磷肥显著提高了氨氧化细菌数量,中、高水平(T3-T5)氮磷肥显著提高了nirK和nosZ型反硝化细菌数量,但施氮磷肥对nirS型反硝化细菌数量影响不显著;3)各处理中,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反硝化细菌nosZ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nirK和nirS基因,nirK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nirS基因;4)细菌、氨氧化古菌和细菌及nirK和nosZ型反硝化微细菌数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其他土壤理化性质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硝态氮含量与氨氧化古菌和细菌数量显著相关,但与反硝化细菌数量无显著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长期施用氮磷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氨氧化古菌和细菌及nirK和nosZ型反硝化细菌的数量,且这些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对氮磷肥施用水平的响应存在差异。


温室沟灌条件下不同水氮用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在温室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的水氮用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水肥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温室番茄的生产提供科学的水氮管理依据。结果表明:有机无机配施模式下灌水与施氮量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对于番茄产量、氮素总含量以及水氮利用效率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充足的水分供应和适宜的施氮量是保证番茄产量、提高水氮利用率的前提。在相同灌溉量不同施氮量情况下,随着施氮量的升高,番茄品质中可溶性糖、可溶性酸和Vc含量与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在相同施氮量不同灌水量情况下,节水灌溉处理的氮肥与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灌溉,且比传统灌溉处理增产3. 07%和5. 40%,节水灌溉处理的农学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比传统灌溉分别提高了23. 61%~29. 58%和3. 07%~5. 49%,与传统灌溉相比,节水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提高了54. 60%和58. 64%,且节水灌溉下施氮量为675 kg/hm~2的处理产量以及水氮利用率最高。在本试验中,节水灌溉条件下施氮量为675 kg/hm~2的处理W2N675为较适宜番茄生长发育的处理措施。


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WRKY33的耐盐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转录调节因子家族之一,参与调控植物病原菌的防御、生长发育和抗逆应答等多种生理过程。小麦WRKY转录因子基因TaWRKY33可以提高转基因拟南芥对干旱和高温的抗性。通过分析TaWRKY33的耐盐性,检测TaWRKY33转录因子的转录活性,深入分析转录因子基因TaWRKY33的功能,以解析其耐盐调控机制。【方法】以盐胁迫处理的小麦cDNA为模板,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WRKY33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将TaWRKY33的CDS序列插入带有CaMV35S启动子的pCAMBIA1302表达载体中,构建表达载体pCAMBIA1302-TaWRKY33,转入农杆菌,侵染野生型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株系;同时利用pWMB110-TaWRKY33双元载体创建了过表达小麦株系。用转TaWRKY33的拟南芥和小麦进行耐盐性鉴定。构建诱饵载体pGBKT7-TaWRKY33,通过单转法将诱饵载体pGBKT7-TaWRKY33重组质粒和文库质粒逐步转化到酵母AH109感受态细胞。通过SD/-Trp/-Leu/-His/-Ade和X-α-gal显蓝反应筛选得到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BLAST分析。制备小麦原生质体,通过瞬时表达试验共转化报告子和效应子质粒,计算相对荧光值分析转录因子的转录活性。【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TaWRKY33受盐胁迫的诱导表达。双荧光素酶瞬时表达试验表明TaWRKY33在小麦细胞中可以激活相应荧光素酶的活性。从功能分析,在正常生长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没有明显差异;在盐处理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的根长大于野生型拟南芥的根长;过表达拟南芥的鲜重大于野生型,呈显著性差异。重要的是,在盐处理下,鲜重、相对电导率和Na+含量表明,过表达TaWRKY33的小麦较其受体对照有更好的耐盐性。对TaWRKY33候选互作蛋白分析表明,这些候选互作蛋白主要参与植物体的信号转导或免疫过程,表明TaWRKY33在植物的逆境信号转导、基因转录调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小麦TaWRKY33受盐胁迫的诱导表达,具有潜在的转录激活活性,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和小麦的耐盐性;TaWRKY33可能需要其他蛋白共同作用提高小麦耐盐性。
关键词: 小麦 WRKY转录因子 酵母双杂 蛋白互作 耐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