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建立和优化双向电泳分析柱花草根系蛋白谱的方法
《植物生理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柱花草根系为材料,比较了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和蛋白上样量等因素对双向电泳方法分析根系蛋白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苯酚法提取蛋白中,加入0.7mol·L-1NaCl和20%乙醇,并在蛋白沉淀过程中加入1/10倍体积5mol·L-1NaCl,能够有效去除组织样品中的非蛋白成分,结合使用pH4~7范围的IPG胶条,1mg根系蛋白可以在双向电泳图谱上分辨出较多蛋白点,图谱背景清晰,该体系适合柱花草根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年限对胶园土壤剖面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通过剖面直接实测法,研究幼树期(4 a)、旺产期(12 a和19 a)3种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pH、全氮、C/N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12、19 a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个树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总体大小顺序为12 a>4 a>19 a。(2)橡胶林土壤呈酸性反应,且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均随深度呈下降趋势,而土壤pH随深度呈上升趋势。土壤不同层次有机碳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R2≥0.708 8)。(3)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与全氮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土壤C/N比为8.19~16.49,有利于有机质矿化过程中养分的释放。橡胶林土壤C/N比随树龄的增长不断下降,说明树龄大小对土壤碳氮含量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上有一定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开发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阐述了我国农业科研院所的主要科技开发方式,并对科技开发的主要方式进行了利弊比较,分析了影响科技开发的各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入侵有害生物杧果果实象在中国的风险分析
《植物保护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FAO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程序,从国内分布、潜在的危险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移殖的可能性、危险性管理难度等5个方面,对杧果果实象的风险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7份腰果种质萌生特征比较
《生态环境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7份腰果种质进行截干处理,测定截干后萌生新梢的总数、长度、直径和叶片数,分析不同腰果种质萌生能力之间的差异,同时对植株大小与萌生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新梢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腰果种质的萌生能力有差异,在新梢总数、长度、直径和叶片数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植株的萌生能力与截干前冠幅以及被截一级枝条直径大小有关,新梢长度、直径、叶片数、新梢总数与截干前植株冠幅和被截一级枝条直径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新梢总数、长度、直径、叶片数等性状中,除新梢总数与新梢叶片数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性状彼此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瓜瘤形状的遗传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通过对2个瓜瘤形状不同的苦瓜品系进行杂交,再经过自交和回交,观察杂交后代的分离,研究苦瓜瓜瘤形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苦瓜瓜瘤形状的遗传是数量性状的遗传,苦瓜的瓜瘤形状遗传模型是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1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尖孢炭疽病病原菌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芒果炭疽病是世界性的主要病害之一,引起芒果炭疽病的病原菌有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2种。通过溶壁酶酶解菌丝体成功制备尖孢炭疽菌原生质体,用抗潮霉素基因作为选择标记,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用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CT74-sGFP)转化原生质体,获得表达GFP尖孢炭疽菌的转化子菌株;转化子菌株在含潮霉素平板上经多次单孢纯化后,在无选择压下连续继代培养仍能发出稳定而强烈的绿色荧光,用GFP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转化子菌株基因组DNA获得预期大小片段,表明gfp基因已成功导入芒果炭疽病病原菌基因组中,且稳定遗传;GFP标记菌株生长正常,致病性和野生型菌株无明显差别,这为进一步研究该病菌在自然界的生物学及侵染方式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差异与遗传多样性相关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在云南省选取6个试验点收集160个水稻品种,用24对SSR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选取云南省近7年(2000~2006年)的8个稻瘟病优势小种菌株对160个水稻品种进行人工混合接种,分析水稻不同品种的抗性差异。结果显示,云南省水稻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4个位点检测到324个等位基因,群体香农指数为0.347~1.719。160个品种在相似系数0.101~0.996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各试验点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布不均匀,由高到低依次为:永德>元阳>石屏>保山>玉溪>石林。160个水稻品种的抗性差异明显,其中抗病品种31个、中抗品种38个、中感品种83个、感病品种8个。按试验点排列,抗病品种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元阳>保山>石屏>永德>玉溪/石林。将160个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与其稻瘟病抗性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水稻品种的稻瘟病病级与香农指数、多态位点百分率和期望杂合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云南省水稻品种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越高,群体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越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