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福建省赤红壤区农牧果沼生态系统模式研究──以莆田县忠门镇山后自然村为例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 1997
摘要:本研究选择有代表性的山后自然村为典型例子,分析了该村农业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和持续发展潜在优势。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6年研究,建立了高功能、高效益的农牧果沼生态模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协调和稳定发展,人均纯收入由278元增至2615元。
关键词: 赤红壤区;农业生态系统;综合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龙茶新品种在不同区域的经济性状表现──黄观音、金观音区域试验报告(1990-1997)
《茶叶科学技术 》 1997
摘要:1990-1997年在三明、武夷山、建欧、四川永川等不同区域的生态与生产条件下,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区域鉴定和火点示范。结果表明:(1)黄观音、金观音平均鲜叶产量分别比对照种黄金桂、肉桂、铁观音增产28.6%-55.2%、48.7%-73.1%,增产明显。在三明点,黄观音、金观音与肉桂、铁观音产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黄观音、金观音乌龙茶品质优异,经专家鉴定,达到省名优茶和黄金桂、铁观音、肉桂、大红袍的品质水平,而且制化率均比铁观音、肉桂高。(3)黄观音、金观音春茶开采期与黄金桂同期或更早,属早生种。(4)黄观音、金观音种植成活率高(≥90%),“试验期间,遇到罕见的寒凉与热旱天气,均未遭受严重的寒、旱害,与肉桂、铁观音、黄金桂无明显差异,表现抗寒、旱性与适应性强。(5)黄观音、金观音的经济效益预期可比黄金桂、铁观音提高30%以上。(6)黄观音、金观音在茶区示范种植百余亩,颇受欢迎,正在加速繁育与示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养殖罗氏沼虾技术
《适用技术之窗 》 1997
摘要:1 稻田养虾的田间工程 1.1 田块选择与配套设施罗氏沼虾喜栖息于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水域环境。因此,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能够长年微流水而不受旱涝影响的保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特种茶研制与开发总结报告
《茶叶科学技术 》 1997
摘要:特种茶研制与开发课题1994年列为院管课题。三年来课题组以开发研制特种茶新产品为目标,探讨各种茶类特种茶制作工艺,研制出特种绿茶产品5个,特种红茶产品1个,乌龙茶产品2个和特种花茶产品2个。其中绿茶产品“福云曲毫”和“剑芽”荣获’95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绿茶产品“松针”和红茶产品“坦洋金猴”荣获银质奖,同时“松针”与“坦洋金猴”荣获1995年福建省名茶奖。绿茶产品“草芽尖”、“金绿香”获1996年福建省优质茶奖。3年来,还研制了特种茶产品有“三绿茶”、“白毫乌龙”、“嫩香乌龙”、“菊型乌龙茶”、“茉莉曲毫”、“茉莉茸芽尖”等。共试制特种茶4931公斤,产值59.58万元,创利10.16万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云品种的选育推广与大叶种绿茶的开发
《广东茶业 》 1997
摘要:前言 福云品种是福建省茶科所五十年代中期,以云南大叶种为父本,福鼎大白种为母本,经有性自然杂交后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目前已在全国十多个省、100多个市(县)推广应用,栽培面积达45万亩,年产值约4.8亿元。 为了更好地发挥国优良种优势,推广福云品种制造的大叶种绿茶,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福建省茶科所与广东省农垦商业总公司共同合作,利用双方在资金、技术、销售、信誉等方面的各自优势,从今年秋季开始,以福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采用新的制茶工艺,组织、加工了四千多担外形条索紧结圆直,内质香高持久,汤色明亮,滋味甘爽的大叶种绿茶,投放市场后,消费者普遍反应良好,为了有利于广大茶叶消费者进一步认识了解福云品种及其采用新工艺制作的大叶种绿茶,本文特作如下系列介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养鱼饵料周年供应技术
《中国农村科技 》 1997
摘要:每年七八九月份高温季节,正是鱼类摄食量和生长量显著增加的时候,此时红萍进入越夏期间,满足不了鱼类需要,如何解决夏季养鱼青饲料不足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做好饵料周年供应,直接关系到鱼类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提高。多年的生产实践,我们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及外语 培养跨世纪的新型人才
《河北成人教育 》 1997
摘要:随着对外开放工作的深入发展,外语的普及,显得越来越重要。我省某些城市,不仅在有关涉外行业,而且在普通市民中开始提倡英语常用语的学习和普及。有鉴于此,特刊发此文,或许可以给我省普及外语工作提供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