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0450条记录
5个品种橡胶树木质部栓塞及其解剖结构的比较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CSCD

摘要:维持维管系统水分传输的连续性对于植物的正常水分供给和生长非常重要,然而在水分胁迫、机械损伤等诱因下,植物木质部很容易发生栓塞现象。为比较不同品种橡胶树的木质部栓塞特性及其与木质部结构和抗旱性等之间的关系,选取具有不同抗旱性和生长表现的GT1、热研7-33-97、PR107、热垦525和热垦523为研究对象,绘制了它们1年生枝条的木质部栓塞脆弱曲线,观测了它们对2.5 MPa人为诱导栓塞的恢复能力,探讨了它们木质部栓塞特性与导管直径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木质部均易发生栓塞,同时,发生栓塞后的木质部导管也容易恢复。然而,各品种发生50%木质部栓塞的水势阈值差异较大,并与木质部导管直径相关联。木质部栓塞特性与不同橡胶树品种的抗旱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但需将木质部栓塞的脆弱性、恢复能力与各品种的气孔运动、抗旱策略等联系起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橡胶树 栓塞脆弱性 栓塞恢复能力 导管直径 抗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条斑病毒云南河口分离物开放阅读框Ⅱ的原核表达、融合蛋白纯化及抗血清制备

生物学杂志 2011 CSCD

摘要:以课题组保存的连接在pMD-18T载体上的香蕉条斑病毒河口分离物全基因组为模板,设计一对特异引物,经过PCR扩增,切胶回收,并通过与pET32(b)载体共同双酶切及T4连接酶连接,得到重组载体pET32-ORF2。将获得的重组质粒pET32-ORF2转化表达菌株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得到表达BSV的ORFⅡ的工程菌。经0.1mmol/L的IPTG诱导表达,超声波破碎后,获得的融合蛋白大多为包含体,但仍有少部分为可溶性蛋白可以进行后续的纯化步骤。将上述可溶性融合蛋白通过Ni2+-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纯度较高的融合蛋白。以纯化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得到特异性抗血清。间接ELISA以及western blotting表明,所得抗血清效价和特异性都较高,可以用于检测。为BSV的快速检测以及一些相关后续理论研究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关键词: 香蕉条斑病毒 原核表达 ELISA western blottin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中果皮K、Ca、Na、Mg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摘要:研究了本地高种和小黄椰子中果皮K、Ca、Na、Mg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椰果发育过程中,2个品种的椰果中果皮K、Mg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Na呈增加的趋势,Ca在本地高种中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在小黄中无明显变化;2个品种同果串中果皮K、Ca含量以本地高种较高,Na、Mg含量则以小黄较高。2个品种中果皮Na与K、Mg、Ca含量均呈负相关,其中本地高种Na与C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2个品种中果皮K、Ca、Mg含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其中本地高种的K与M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椰子 中果皮 元素 变化规律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线菌WZ1-5019的鉴定及其发酵液对香蕉黑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CSCD

摘要:放线菌WZ1-5019菌株是从海南五指山原始森林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的一株对香蕉黑星病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生防菌,其发酵液无菌滤液亦对香蕉黑星病菌具有较强抑菌活性。根据形态观察、培养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中的Streptomyces costaricanus。香蕉黑星病是香蕉的重要病害之一,至今尚无生物农药用于香蕉黑星病的防治,本试验采用链霉菌WZ1-5019菌株发酵液进行香蕉黑星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链霉菌WZ1-5019菌株发酵液3次后,对香蕉黑星病的平均防治效果达81.68%,显著优于30%爱苗乳油1 500倍液防效(59.96%)和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防效(53.58%),具有开发成香蕉黑星病生物农药的前景。

关键词: 放线菌WZ1-5019 分类鉴定 香蕉黑星病 防治试验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摘要:绩效管理是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业科技项目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对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提出加强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的有效途径,以为提高农业科技项目绩效管理工作水平、建立有效的评价绩效和界定绩效的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技项目 绩效管理 现状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分离蛋白起泡性、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CSCD

摘要:分析了椰子分离蛋白(CPI)起泡性、泡沫稳定性、黏度及pH、离子强度、温度和蛋白质浓度对这些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椰子分离蛋白的起泡性和黏度与大豆分离蛋白(SPI)相近;而pH、离子强度、温度等因素对椰子分离蛋白的起泡性和黏度有显著的影响。在等电点(pH4.5)附近,CPI的起泡性和黏度最小,但却表现出最高的泡沫稳定性(91.25%);低离子强度可以提高椰子分离蛋白的起泡性,但高离子强度使CPI的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和黏度都变小;在70℃时CPI的黏度最大;蛋白质浓度变大时,CPI的黏度也显著增大。

关键词: 椰子分离蛋白 起泡性 黏度 pH 离子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毛丹果壳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草药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红毛丹Nephelium lappaceum果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红毛丹果壳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鉴定为邻苯二酚(1)、4-甲氧基甲苯(2)、没食子酸乙酯(3)、3-(3,4-二甲氧基苯基)-2-丙烯醛(4)、异莨菪亭(5)、麦角甾醇(6)、滨藜叶分药花苷(7)、常春藤皂苷元(8)、二氢山柰酚(9)、山柰酚(10)、kaempferol-3-β-D-(6-O-trans-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11)、山柰酚-3-α-L-吡喃鼠李糖苷(12)、山柰酚-3-O-(6-O-咖啡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β-谷甾醇(1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红毛丹果壳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红毛丹 无患子科 山柰酚 山柰酚-3-α-L-吡喃鼠李糖苷 异莨菪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2种热带药用植物抗烟草青枯菌的体外活性筛选

微生物学杂志 2011 CSCD

摘要:为寻找具有抗烟草青枯菌活性的热带药用植物,通过制备乙醇提取物,测定荔枝草、蜂巢草、光叶巴豆等52种热带药用植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13种热带药用植物对烟草青枯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酒饼簕、许树和光叶巴豆抑菌活性较强,样品浓度为100 mg/mL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0、8.7、12.0 mm,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3.31和3.31 mg/mL。

关键词: 热带药用植物 乙醇提取物 烟草青枯菌 最小抑菌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菌XcmR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CSCD

摘要:根据黄单孢菌属LuxR基因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XF/XR,采用同源克隆法从芒果细菌性黑斑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中获得了约1.4 kb的DNA片段。经测序和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片段长1 422 bp含有一个完整的LuxR同源基因,并命名为XcmR。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XcmR基因完整ORF(开放阅读框)全长765 bp,编码254个氨基酸,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约为28.2 ku和8.9,与GenBank中公布的Xanthomonas属LuxR或AhyR/AsaR氨基酸序列具有86%~99%相似性。系统聚类结果表明,XcmR与来源于柑桔溃疡病菌(X.axonopodis pv.citri)、番茄疮痂病菌(X.c.pv.vesicatoria)、水稻白叶枯菌(X.oryzae pv.oryzae)和甘蓝黑腐病菌(X.c.pv.campestris)的LuxR蛋白聚成一支。NCBI网站蛋白质保守结构域搜索表明,XcmR是LuxR蛋白家族的一员,具有LuxR蛋白相似结构。

关键词: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菌 群体感应 XcmR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与六斑月瓢虫生物活性及选择毒力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和六斑月瓢虫的选择毒力,提高螺旋粉虱的防治水平,采用浸渍法和药膜法测定了3种常用杀虫剂对螺旋粉虱及六斑月瓢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供试3种杀虫剂均对螺旋粉虱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在对螺旋粉虱成虫的活性中以高氯苯油毒力最高,其LC50值为4.1482mg/L,对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中,辛硫磷活性最高,其LC50值为6.7367mg/L。对六斑月瓢虫的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辛硫磷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毒力,其对螺旋粉虱成虫和3龄若虫对天敌六斑月瓢虫成虫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12.1869和15.1077。在螺旋粉虱成虫和3龄若虫盛发期可分别选用高氯苯油和辛硫磷作为防控药剂,但在天敌六斑月瓢虫数量较多时,可选择辛硫磷,以协调螺旋粉虱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关键词: 螺旋粉虱 六斑月瓢虫 杀虫剂 选择性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