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热研2号柱花草生长动态
《热带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以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Aublet)Swartz cv.Reyan No.2]为材料,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干物质产量、养分和营养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地上部干物质呈"单峰"曲线,初花期最高为540.81 g/株;地上部苗期吸收的N、P、K较小,但干物质养分含量高;分枝期后吸收量增加,初花期后N、P出现负积累,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对磷的吸收量最小;随热研2号柱花草生育期的延续,地上部粗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升高,营养价值降低,初花期粗蛋白产量最大为54.78 g/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菌剂对木薯秆基质发酵效果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嗜热菌和有机废物发酵菌曲对木薯秆基质化的影响,本试验对6种不同处理(木薯秆、木薯秆+嗜热菌、木薯秆+有机菌曲、木薯秆+鸡粪、木薯秆+嗜热菌+鸡粪、木薯秆+有机菌曲+鸡粪)的木薯秆基质在发酵腐熟过程中的各项理化指标[堆温、总碳(TC)、总氮(TN)、碳/氮(C/N)、pH值、全K(TK)、全P(TP)、电导率(EC)及其他各项物理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剂的添加均能加快木薯秆基质的腐熟,但不同处理间腐熟速度有一定差别;两种菌剂的添加对木薯秆基质发酵效果的影响差别不大;发酵结束后,木薯秆基质的各项理化指标完全达到理想基质的要求。因此,两种菌剂可以在木薯秆基质化中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蜜蜂规模化饲养的几点思考
《中国蜂业 》 2011
摘要:现阶段,我国蜜蜂养殖业总体尚处于个体单一经营阶段,其主要表现为:养殖规模小、管理粗放、资金不足、经济效益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尽管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专业化、集约化的养蜂场,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油棕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利用中国油棕种质资源,从DNA分子水平上对海南和云南油棕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应用ISSR技术对海南和云南的85份油棕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23个引物对所有85个新引进油棕种质及原有油棕种质材料进行ISSR扩增,23个引物共扩增出20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78.6%。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采自海南、云南的新选育油棕种质及原有的油棕种质材料基本上能按不同的采集地点或不同的来源途径而分别聚类在一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作物安全研究进展及南繁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对策
《分子植物育种 》 2011 CSCD
摘要:本文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人畜安全三方面概述了转基因作物生物安全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全世界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原则与方法和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法规。表明转基因作物存在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全世界正在积极构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对我国南繁转基因环境安全问题和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南繁地区有成为染缸的潜在威胁。为保护南繁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安全,防止南繁特定地区转基因作物基因漂移扩散提出了一些建议。从立法、检疫、南繁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等方面构建南繁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