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952条记录
基于主茎叶片数营养液调控下番茄生育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灌溉排水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施蔬菜是我国设施园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无土栽培及配套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是节水、节肥、节能、减排、高效生产的有效途径。【目的】本试验旨在改变按生育期调节营养液浓度的跳跃式管理模式,进行番茄浓度的微小递增式调控,使番茄在生长发育阶段中有一个浓度适应的过程,更利于番茄的生长;进而筛选经济效益较高、品质较好的试验处理,作为营养液浓度精细化管理的最优方案。【方法】本试验以"欧官"为试材料,根据番茄主茎叶片数对灌溉营养液浓度进行调控:分别设置随番茄生长1片叶片(T1)、2片叶片(T2)、3片叶片(T3)对营养液浓度提高一个步长(0.1m S/cm)的3个处理,并以按生育期调控营养液浓度作为对照(CK),通过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等参数综合评价调控效果。【结果】T1调控方案,番茄株体紧凑,番茄的光合及蒸腾速率最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1%,节水效果显著(30.4%)高于其他处理,可滴定酸量较低,且可有效降低番茄果实中硝酸盐含量。T2处理的营养液浓度调控变化趋势与CK最为接近,增加营养液浓度调整频率,可有效提高番茄维生素C量,降低可滴定酸比例;且浓度调控间隔越大,果实中维生素C量越高、可滴定酸量越低。前期降低供液浓度、提高供液频率(T3)可提高番茄品质。【结论】根据调控目标确定调控方案,从增产与节水节肥角度,每生长一片叶,营养液浓度提高一个步长(0.1 m S/cm)为最优调控方案,有利于田间管理,促进番茄生殖生长,可在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在生产过程中,确定目标综合考虑来确定营养液浓度调控频率及灌溉频率,更有利于营养液高效管理,提高营养液浓度调控的精细度,为智能化调控的建立奠定基础。进一步可与番茄叶片数模型相结合,建立番茄浓度调控模型。

关键词: 设施番茄 叶片数 岩棉栽培 浓度调控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对土壤和玉米中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对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和农作物籽粒、秸秆中积累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为安全高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新型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站进行了为期10年的田间试验,其种植模式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试验处理为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氮磷钾+鸡粪堆肥的有机肥料(NPKJF)、氮磷钾+污泥堆肥的有机肥料(NPKWN)、氮磷钾+垃圾堆肥的有机肥料(NPKLJ)和氮磷钾+秸秆粉碎还田(NPKJG)共6个处理,施肥处理依据等氮量施肥原则,每季作物施N 180 kg/hm2、P2O590.0 kg/hm2、K2O 90.0 kg/hm2.在玉米收获后测定了玉米秸秆、籽粒和0-20 cm耕层土壤中重金属全量.[结果]添加污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Cd、Hg、As、Cu、Zn的含量,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5.10%、150.00%、104.00%、44.60%、65.80%.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中全量Cd、Cr、Hg、Cu、Zn存在一定的富集效果.各处理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在0.02~0.46,远小于1,综合污染指数为0.23~0.36,均小于0.7,试验区土壤重金属均为无污染等级.施用有机废弃物堆肥的处理玉米籽粒Cd、Cu、Zn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各处理间Hg、As、Cr、Pb、Ni含量差异不显著,连续10年定位施肥后试验站土壤以及玉米籽粒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同一作物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玉米秸秆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大于籽粒.玉米籽粒中Pb、Cu、Zn含量与土壤Pb、Cu、Zn含量存在正相关性,玉米秸秆中Cd、Hg、Cr、Ni含量与土壤中Cd、Hg、Cr、Ni含量呈正相关或者显著负相关.[结论]在施氮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连续施用供试有机堆肥10年后,土壤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土壤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在0.02~0.46,综合污染指数为0.23~0.36,无污染风险.只有污泥堆肥需要加强土壤Cd的监测.玉米秸秆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大于籽粒.玉米籽粒中Pb、Cu、Zn含量与土壤相应重金属含量存在正相关性,秸秆中Cd、Pb、Hg、Zn与Cr、Ni含量与土壤中相应重金属含量呈正相关,而秸秆中Cr、Ni含量与土壤中相应重金属含量呈负相关.

关键词: 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 重金属 土壤 玉米籽粒 玉米秸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生产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探测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累积分布函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2015年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产量的空间集聚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18个因子对黄淮海地区及不同类型县域粮食产量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提炼出主导因素,得到如下结果。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产量呈现"低值集聚、高值离散"的特征,并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同质集聚性。其中,显著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豫东南、皖北和苏北地区,显著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地区和山东临海县域。综合考虑空间约束和粮食产量分布差异,将黄淮海地区分为粮食高产区、中高产区、中低产区和低产区4个类型区。18个因子对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产量的影响不一,主要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型和非线性增强型。其中,高产区的主导因素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化肥施用量(折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属于社会经济及要素投入作用型;中高产区的主导因素为耕地面积、区域人口、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业机械总动力,表现为综合作用型;中低产区的主导因素为耕地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折纯),表现为地理环境及要素投入作用型;低产区的主导因素为植被指数、耕地面积、第一产业增加值、化肥施用量(折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表现为综合作用型。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提出不同的粮食增产增收策略建议。

关键词: 黄淮海地区 粮食生产 格局 驱动机制 地理探测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粪和秸秆替代部分化肥提高番茄营养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数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猪粪和秸秆替代部分化肥对番茄果实营养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为番茄优质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在等氮磷钾条件下,将猪粪(M)、秸秆(S)单独或配合替代化肥中1/4和1/2的氮素.在日光温室进行9年定位试验后,于2018年取番茄果实样品,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实营养品质、果实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影响.[结果]单独施用猪粪或者秸秆替化肥的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番茄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和番茄红素含量,但是对果实中硝酸盐、Vc和可滴定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秸秆和猪粪配合替代1/2的化肥氮,不会降低果实的营养品质,而且可改善果实的风味.配合猪粪处理的果实中水果香味和花香味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增加,如2-异丁基噻唑、β-紫罗兰酮、3-甲基-丁醇和3-甲基-丁醛、6-甲基-5-庚烯-2-酮;部分风味物质3-甲基-丁醇、6-甲基-5-庚烯-2-酮、3-甲基-丁醛、2-异丁基噻唑、β-紫罗兰酮和E-2-己烯醛含量随着猪粪替代比例的提高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在长期等氮磷钾施肥条件下,猪粪和秸秆配合替代1/2的化肥氮素,不会降低番茄的营养品质,还可提高番茄风味品质.猪粪有助于具有水果香味和花香味的挥发性物质在果实内的积累,如2-异丁基噻唑、β-紫罗兰酮、3-甲基丁醇和3-甲基丁醛、6-甲基-5-庚烯-2-酮,且积累量以化肥、猪粪和秸秆配施效果最佳.在30余种挥发性物质中,有12种挥发性物质受不同处理的影响超过预期平均贡献,以E,E-6,10,14-三甲基-5,9,13-十五碳三烯-2-酮和2-甲基-4-戊烯醛最为显著.

关键词: 猪粪 秸秆 化肥替代 营养品质 番茄风味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欧系玉米育种应用探索与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良种质资源的创制是优良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育种材料较为缺乏,将国外优良早熟种质导入中国骨干种质有助于创制宜机械化粒收新种质.本研究以欧洲早熟种质与中国黄旅种质杂交后代选育的258份黄欧系与测验种京MC01和郑58组配的测交组合为材料,在春夏播玉米鉴定试验中,通过对测交组合产量和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表现分析,探讨遗传改良效果.结果表明:(1)黄欧系与京MC01测交组合在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和产量方面表现优于郑58;(2)不同遗传背景黄欧系与京MC01的测交组合表现差异较大:在春播和夏播玉米区,黄早四和京2416类黄欧系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较低,产量较高,昌7-2类黄欧系籽粒含水量较高,但产量突出;(3)导入不同比例欧洲早熟种质黄欧系的测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导入25%比例的黄欧系目标性状表现较好,测交组合在保持较高产量水平情况下,呈现出早熟、籽粒脱水速度快等宜机械化粒收性状.研究结果将为玉米主产区特别是夏播区新型宜机械化粒收育种材料的创制及应用提供可鉴思路及实践路径.

关键词: 玉米 黄欧系 产量 籽粒含水量 机械化粒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灵芝属多糖对肾上腺酮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生物技术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和评价灵芝属多糖对肾上腺酮(CORT)诱导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为灵芝在抗抑郁功能方面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CORT诱发神经细胞发生损伤后给予灵芝属多糖提取物,分别通过MTT法、乳酸脱氢酶(LDH)胞外释放法、总DNA定量分析法以及荧光标记法确定细胞毒性以及对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结果显示灵芝属多糖在低作用浓度下对PC12细胞不具有毒性,在100 μg/mL的作用浓度下灵芝孢子粉多糖(PGL)可以显著提高损伤细胞存活率的比例为22%,减少LDH的释放比例为11.08%,增加胞内总DNA含量14.65%,是所有待测多糖中作用最佳的.[结论]PGL对细胞具有低毒的特点,显著改善CORT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可作为抗抑郁药物进行研究和开发.

关键词: 赤芝 紫芝 西藏白肉灵芝 灵芝孢子粉 神经保护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行间生草覆盖对延怀盆地葡萄园沙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延怀盆地葡萄种植区长期受大风侵蚀,土壤沙化严重的问题,明确行间生草对葡萄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探索北方埋土防寒区葡萄园行间生草技术.以怀来县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在树龄为10 a的葡萄架下种植苔草和二月兰,以传统清耕为对照.种植3a后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容重、持水量、团聚体含量、总碳、总氮、有机质、硝态氮、氨态氮以及有效态铁锰铜锌含量.结果表明:与传统清耕相比,种植3 a二月兰能显著增加0~20 cm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0~8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全氮含量,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与传统清耕相比,种植3 a披针叶苔草能显著增加0~20 cm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二月兰与披针叶苔草连续种植3 a后均不同程度增加了葡萄园表层土壤各级团聚体中碳氮的含量.种植二月兰在提高0.125~0.250 mm粒级团聚体碳氮含量的效果最为明显;而苔草则表现为提高0.075~0.125 mm粒级团聚体碳氮含量的效果最为明显;2种行间生草方式对葡萄园沙化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不同,种植3 a苔草显著增加>0.25 mm大团聚体含量,而种植3 a的二月兰因人为翻耕原因,导致<0.250 mm粒级团聚体显著增加.在延怀盆地葡萄行间种植草本植物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不同种类草本植物对土壤理化性状改善效果不同,因此在北方埋土防寒区选择适宜草种是推广该项技术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沙化土壤 生草 土壤养分 土壤结构 团聚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稳定同位素质谱法鉴别芝麻油中掺杂大豆油、玉米油的研究

中国油脂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稳定同位素质谱法进行芝麻油掺杂鉴别的研究。选定C3植物油大豆油、C4植物油玉米油作为掺杂油,测定了芝麻油掺入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20%、30%、50%、80%掺杂油的δ~(13)C、δ~2H、δ~(18)O值。结果表明:用δ~(13)C、δ~2H二维稳定同位素比值对大豆油掺杂油样品进行判别,比仅依靠单一δ~(13)C值或δ~2H值进行判别的灵敏度有所提升,同时发现δ~(18)O值与掺杂油的比例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二元回归模型可以对芝麻油中掺杂10%大豆油或5%玉米油定量判别。

关键词: 芝麻油 掺杂识别 稳定同位素质谱法 鉴定 大豆油 玉米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根肿病秋大白菜新品种'CR京秋新3号'

园艺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白菜‘CR京秋新3号’是由分子标记辅助饱和回交转育获得的抗根肿病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84427CR和自交系832172CR配制而成的中晚熟一代杂种。生育期80~85 d,植株半直立,株高44 cm左右,开展度75 cm左右。外叶绿色,叶球直筒、叠抱,球高约34 cm,宽约18 cm,净菜质量约4 kg,净菜产量约90 t·hm-2。抗根肿病2号生理小种,抗病毒病、霜霉病。适合北方地区秋季种植。

关键词: 大白菜 抗根肿病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释放密度和高度对稻螟赤眼蜂防控两种水稻螟虫效果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Ashmead是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的优势卵寄生蜂.为优化稻螟赤眼蜂田间释放技术,作者分别在安徽、福建和贵州进行了稻螟赤眼蜂不同释放高度和密度对防控两种水稻螟虫效果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防控稻纵卷叶螟,释放量一定时,赤眼蜂在稻株顶部以上5 cm高度、8点/0.07 hm~2释放密度的防治效果优于其他释放密度和高度的处理.而对于防控二化螟,不同释放高度对赤眼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稻螟赤眼蜂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释放高度 释放密度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