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南文昌油棕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采用GC-MS测定了海南文昌小叶杜拉种(E.guineensis-S.L.Dura)油棕果中棕榈油(PO)和棕榈仁油(PKO)的脂肪酸组成,并对二者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O中总酚含量为(0.014±0.000 2)mg/g,而PKO中未测出多酚;PO及PKO的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显著低于空白样品;75%PO对DPPH.的清除能力显著高于Vc、苹果酸和儿茶酸,达98.86%,而PKO对DPPH.的清除能力低于对照;PO中多酚提取物(PO-PF)及75%PKO对Fe2+的络合能力显著高于Vc、苹果酸和儿茶酸;PO-PF和75%PO对Fe3+的还原能力显著高于Vc及苹果酸,75%PKO对Fe3+的还原能力与Vc相当。PO-PF及25%~75%PKO对ABTS+.的清除能力优于Vc和苹果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辅助提取木薯皮活性物质工艺
《农业工程学报 》 201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皮乙醇提取物同时具有抗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抗丁酰胆碱酯酶(BuChE)的活性,为了能充分提取和利用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物质,研究了超声波提取木薯皮活性物质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 Design法设计的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了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木薯皮中抗胆碱酯酶活性物质的最优工艺条件,并比较了超声波提取与传统溶剂浸提的提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木薯皮中抗胆碱酯酶活性物质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95%,超声波功率550W,提取时间90min,提取温度60℃,液料比12mL/g,在此工艺条件下,木薯皮活性物质的平均得率为8.97%,质量浓度为0.5mg/mL时的AChE抑制率为54.62%,BuChE抑制率为45.7%;影响木薯皮活性物质得率的4个主要因素的显著程度排列顺序为:超声波提取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与传统溶剂浸提法相比,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提取速度快,得率高,提取物活性好,溶剂用量少等明显优势。
中国南海蜂海绵Haliclona cymae formis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 》 2011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中国南海蜂海绵属Haliclona cymaeformis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ODS)和凝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手段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绵H.cymaeformis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单体化合物:24-亚甲基胆甾醇(1),5α,8β-epidioxy-cholesta-6-en-3-ol(2),cholesta-7-en-3β,5α,6β,9α-tetraol(3),胆甾醇(4),3-吲哚甲酸(5),尿嘧啶(6),胸腺嘧啶(7),尿嘧啶核苷(8),胸腺嘧啶核苷(9),尿嘧啶脱氧核苷(10)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海绵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显示了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菠萝果腐病中一种新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在海南省东升农场发现一种新的木菠萝果腐病,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一个菌株B1,经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其为该病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 sp.);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 sp.)引起的木菠萝果腐病为首次报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花石斛菌根真菌接菌方式与接种效应初步研究
《植物研究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然条件下,兰科菌根真菌的共生对于兰科植物种子萌芽和植株生长是必不可少的。为探讨有益共生真菌对兰科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实验室环境下接菌方式的改变与接种效应直接的联系,本研究从野生美花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新鲜营养根中分离、筛选出3种菌根真菌(M1、M2和M3),采用单一接菌和混合接菌的接种方式,分析3个菌株及其不同接种方式对美花石斛生长的影响。研究得到优势菌株M1和M3,并证实混合接菌对美花石斛的生物量增长具有较好的正效应,两两混合接种方式M1-M2、M2-M3及3个混合接种方式M1-M2-M3均能较好的促进美花石斛生物量的积累。充分发挥混合接菌对兰科植物生长发育所产生的效能,提高生产效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研工作中形成的无形资产的计价问题
《现代物业(中旬刊) 》 2011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在科研工作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无形资产的计价问题,尤其是科研工作中形成(自创)的无形资产的计价问题。本文将对科研工作中形成的无形资产的计价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海南荔枝品种果实采后生理及品质变化的比较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以‘紫娘喜’等6个海南主栽荔枝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果实贮藏期间,6个品种的果实果皮褐变指数快速上升,好果率下降,同时,果皮失水率和pH值上升,果皮花色苷含量下降。无核荔枝果皮褐变最快,而紫娘喜果皮褐变最慢,主要与果皮失水速率有关。贮藏过程中供试品种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和抗坏血酸(Vc)含量均下降,妃子笑、无核荔枝TSS/TA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新球蜜荔果肉TSS和TSS/TA值最高,TA最低;而紫娘喜果肉TA含量最高,TSS/TA值最低。紫娘喜与新球蜜荔Vc含量高于其它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氧化天然橡胶中环氧基团分布情况的研究
《高分子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胶乳状态下原位生成过氧甲酸制备环氧化天然橡胶(ENR),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RIR)对环氧化天然橡胶的结构进行表征,核磁共振谱仪(NM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环氧基团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氧甲酸能迅速地渗透到橡胶粒子的内部,使环氧化基团分布在整个橡胶粒子上,环氧基团在ENR分子链上是无规分布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EST-SSR的木薯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此实验以木薯推广品种KU50为母本,SC124为父本通过杂交得到包含240个单株的F1分离群体,利用300对EST-SSR引物,20对SSR和20对SRAP引物组合对亲本和部分群体株系进行多态性分子标记筛选,共获得具有多态性的引物110对。在此基础上,利用这110对多态性引物对该F1群体进行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分析,共获得269个多态性标记。利用JoinMap3.0软件对这269个多态性标记进行分组和遗传图谱构建,最后获得了一张包含140个标记的木薯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其中EST-SSR标记111个,SSR标记22个,SRAP标记7个;共21个连锁群,其中连锁群1和3(LG1、LG3)上的标记位点最多(15个),LG21标记位点最少(2个)。此遗传连锁图谱的总长度为1314.775cM,单个连锁群最长为132.904cM(LG3),最短为0.431cM(LG19),标记间平均长度9.391c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