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烯效唑对水稻的生物学效应及应用技术研究初报
《浙江农业科学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经盆钵、水泥池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应用烯效唑20~50ppm浸种,对稻苗有明显的控长促蘖、加深叶色、发达根系等多种生理效应,移栽本田后表现多穗高产,活性高于多效唑。不同水稻品种对烯效唑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使用浓度应有不同。烯效唑可和多数种子处理剂混用。
关键词: 烯效唑,水稻,生物学效应,应用技术


水稻分蘖芽的环境敏感期研究
《作物学报 》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早灿稻、晚粳稻、籼型杂交稻等5个具有不同分蘖力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分蘖芽分化发育过程中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期.结果表明:水稻分蘖芽从分蘖原基形成起,经过一幼一基、二幼一基、三幼一基、四幼一基期后,其第一叶就超过前出叶.然后伸出母茎叶鞘,长成正常分蘖.在这个过程中,三幼一基向四幼一基发展的转折时期是水稻分蘖芽对外界环境反应最敏感的时期,即环境敏感期.采取深灌水等控制措施,就能使处在环境敏感期的分蘖芽停止生长,达到控制分蘖的目的.水稻分蘖芽的分化发育过程与母茎叶片同步生长.根据主茎叶龄就能判断处于敏感期的分蘖芽所着生的节位,可用以作为准确控制分蘖的诊断指标.


轮状病毒的研究进展(综述)
《浙江畜牧兽医 》 1994
摘要:轮状病毒的研究进展(综述)(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佟承刚一、抗原形态结构及命名1968年Mebus等在美国一农场的犊牛腹泻病例中发现了一种病毒,当时把它命名为初生犊牛腹泻类呼肠弧病毒因子(Mcor),因其在形态上与呼肠弧病毒相似。以后在患急性肠...


粳稻新品种——明珠1号
《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 》 1994
摘要:浙江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用早熟的丙8103与抗白叶枯病的中间材料‘713’杂交育成的特优粳稻——明珠1号,株高82~98厘米,半短生,株型紧凑。茎秆坚硬,抗倒。叶片短挺,叶色较浅。分蘖力中等。抽穗整齐,灌浆速度快,易脱粒。


改善水培作物根际氧气供给的原理和实践
《浙江农业学报 》 1994
摘要:植物根系要维持其正常呼吸,生长和功能,必须有足量的氧气供应。当根系处于缺氧条件时,其生长、水分和养分吸收减少,从而影响了地上部生长以及产量〔25,26〕。另外,处于缺氧胁迫的根系抗性较差,容易成为微生物或病原菌侵染的目标〔17〕。作物栽培中缺氧情况是...
关键词: 丰氧技术;水培;通气性;无土栽培


大麦ant基因对蓝糊粉层基因的互补效应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1994
摘要:对从蓝糊粉层大麦品种义乌二棱诱变而来的两个无原花色素突变体义ant90-1和义ant90-2进行杂交后代籽粒原花色素和蓝糊粉层性状的分析,探明了原花色素缺失突变基因ant对蓝糊粉层表达的控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ant基因位点对蓝糊粉层表达的影响不同,这决定于其在色素物质生物合成途中所控制的反应步位,某些ant位点如ant13、ant18、ant21、ant22等与蓝糊粉层基因(Bl′s)有互补效应,只要这些基因之一处于隐性纯合时,就表现为白糊粉层。供试突变体义ant90-2与ant13等位,故其本身既表现为无原花色素,又表现为白糊粉层。义ant90-1中的ant突变位点与蓝糊粉层基因无互补效应,其本身表现为无原花色素和蓝糊粉层。


浙优油2号油菜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方案
《浙江农业学报 》 1994
摘要:通过1991~1992年两个年度的4地试验:1)建立了浙优油2号高产栽培数学模型;2)各地采用相应的优化农艺方案可比零水平增产8~40%;3)5种决策变量,对浙优油2号的产量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依次是:氮肥>硼肥>密度>磷肥>钾肥。
关键词: 高产栽培;数学模型;优化方案


优质高产油菜──浙优油2号
《中国油料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优质高产油菜──浙优油2号浙优油2号(鉴7)系浙江省农科院按先找单低(低硫甙)后选双低(低硫甙、低芥酸)的选育方法育成的.第一步采用常规品系389与澳大利亚双低品种马努杂交,用氯化钯法筛选杂种后代,选得杂选84—6低硫代萄萄糖甙株系.第二步用气谱法从...


中国亚热带主要稻作制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
《生态学杂志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亚热带主要稻作制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傅庆林,孟赐福(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杭州310021)NutrientBalanceinFarmlaudEcosystemUnderMajorRice-BasedCroppingSystemsinSubt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