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光、CO_2和蔗糖对蝴蝶兰组培苗生长及光合的影响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组培微环境中蔗糖、CO2浓度和光照在生根阶段对蝴蝶兰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10%蔗糖对蝴蝶兰组培苗的生物量形成有显著影响。在低光条件下,蔗糖的添加对植株生长的影响更加明显,表明直接吸收培养基中的蔗糖仍是组培苗获取碳源的方式之一。提高光照强度显著增加了植株鲜重。提高CO2浓度可进一步增加组培苗的生长量,生长发育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蝴蝶兰 组培微环境 组培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合属‘红骑士’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北方园艺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单株筛选获得最佳的‘红骑士’优良单株,将选出的植株的鳞片不同部位接种于不同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和小鳞茎,结果发现,2周后,鳞片切口处变褐,后逐渐产生小鳞茎,部位不同,诱导率不同,中部和下部比上部诱导率高,最佳培养基为MS+1mg/L 6-BA+0.1mg/LNAA。小鳞茎在生根培养基1/2MS+1.0 mg/LNAA上的生根率为61%。组培苗驯化移栽成活率在80%以上。

关键词: ‘红骑士’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早熟品种龙粳19号的选育与应用

中国稻米 2007

摘要:采用有性杂交和系统育种技术路线培育的优质、丰产、抗病、耐冷新品种龙粳19号,其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两年区试平均产量7 289.2 kg/hm2,比对照增产4.6%,其中最高点达到8 833.0 kg/hm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863.3 kg/hm2,比对照增产10.6%;经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指定单位鉴定,人工接种和自然感病鉴定条件下,抗稻瘟病达到中等以上水平;耐寒性较强。优异种质的收集、鉴定、利用是选育多优集成新品种的关键。

关键词: 寒地 粳稻 种质资源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李树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07

摘要:李树病害主要以李红点病、细菌性穿孔病和李褐腐病最为常见,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最为严重。病害主要侵染花、果、叶等,可导致叶片脱落、树势削弱,果实丧失商品价值。现把这几种李树病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果农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油抗线大豆嫩丰18特征特性与应用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

摘要:嫩丰18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以嫩92046F1为母本,以合丰2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油大豆新品种,200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油份含量高,中抗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熟期适中,稳产丰产性好,现已推广应用种植,是一个高油抗线性状较为突出的高油大豆新品种。

关键词: 高油大豆 抗线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农科”花生专用肥对寒地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

摘要:为进一步检验“黑农科”花生专用肥的肥效,进行了“黑农科”花生专用肥对寒地花生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黑农科”花生专用肥增产显著,较对照增产15%,净增收入93元/667m2,投入产出比为1∶6.2。施用“黑农科”花生专用肥的花生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品质都有所提高。

关键词: 花生 寒地 专用肥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高科技种田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摘要:高科技种田包含硬件、软件两方面。现代化的温室、自动化的环境调控及精密仪器的检测等等称之为硬件,按作物生物学特性要求进行栽培管理及生态栽培技术则是软件。生态农业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生态栽培则是实现生态农业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只有重视“软件”的学习与应用,才能使生态农业的“降低能量消耗、改善环境质量、改善农产品质量、保护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优点得以实现。

关键词: 高科技 种田 生态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4-D首次处理时期对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效率的影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CSCD

摘要:研究2,4-D首次处理时期对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效率的影响,将2个小麦基因型与1个玉米基因型进行远缘杂交,远缘杂交后,在2,4-D首次处理的时期上采用了4种不同的处理。结果表明,T1处理(授粉后1 h首次进行2,4-D穗下节注射子房滴注)的诱导效率明显优于其它处理,其单倍体植株获得率和获得效率分别为37.50%和3.33%。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单倍体 2,4-D首次处理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接种疫霉根腐病菌对大豆抗坏血酸氧化酶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不同抗、感病品种接种疫霉根腐菌1号生理小种前及24 h、48 h、72 h、96 h后测定叶片中抗坏血酸氧化酶单位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该酶在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作用。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酶单位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感病品种酶单位呈现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 抗坏血酸氧化酶 酶单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DUS测试标准品种测试性状表达差异性分析

大豆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符合系数(COC)对大豆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标准品种在黑龙江生态条件下的性状表现与测试指南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除吉林20、铁丰20的符合系数小于0.95外,共余均大于0.95,东农42、湘春豆17、哲春3号、早熟18、矮脚早、东农95019、韦尔金、中黄3号、东农黑豆1号的符合系数等于1,符合系数大小与品种的来源无显著关系。约3/4的测试性状的符合系数大于0.99,其中13个性状的符合系数为1;85.71%的必测性状的符合系数大于0.99,71.43%的必测性状的符合系数等于1,质量性状符合系数大于数量性状符合系数,质量性状中100%的性状符合系数大于0.98;数量性状中生育期的符合系数最小,株高次之。

关键词: 大豆DUS测试 标准品种 符合系数 差异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