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北京市农业远程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远程教育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北京市农业远程教育的实践为基础,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从农业远程教育的受训主体、教育方式的选择、教学模式、技术支持以及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简述和说明,提出在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网络建设相对滞后、现代化信息传递渠道不够畅通的情况下,以卫星网与Internet网相互融合为主要技术支撑的北京农业远程信息服务及教育系统可为解决农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农业 远程教育 远程信息服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旋花蛾性信息素成分的鉴定

昆虫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取和鉴定了杂草田旋花Convolvulusarvensis的天敌旋花蛾Tytaluctuosa的性信息素主要成分 ,并应用风洞实验对雄蛾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腺体提取物和雌蛾求偶时所释放的主要性信息素成分均为 2种化合物 :顺 9 十四碳烯醛 (Z9 14∶Ald)和顺 11 十六碳烯醛 (Z11 16∶Ald)。腺体提取物中 2种化合物的总量在个体间差异很大 (2 2~ 16 7ng) ,但二者的比率相对稳定 (Z9 14∶Ald Z11 16∶Ald =0 3± 0 15 )。雌蛾所释放的性信息素量及比率在个体间也存在差异。每只雌蛾求偶时平均每小时释放 94ngZ9 14∶Ald和 45ngZ11 16∶Ald ,平均比率为 2 2。风洞实验结果显示 ,48%的雄蛾可被合成的性信息素混合物 (0 4μgZ9 14∶Ald ,2 μgZ11 16∶Ald)引诱完成逆风飞行并最终触及刺激源 ,而 2种对照组 (以求偶期雌蛾或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为刺激源 )的引诱率则分别为 6 2 %和 44 %。

关键词: 旋花蛾 性信息素 田旋花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麦类作物学报 2002 CSCD

摘要:小麦小孢子培养一直是国内外长期以来努力攻克的课题。值得高兴的是 ,近几年来国际上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大 ,已成功地建立了小麦小孢子的培养体系 ,同时在克服基因型限制问题上也有了一定的进展。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小孢子和未成熟子房共培养对胚胎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2 .通过对外植体进行胁迫处理 ,可以有效地诱导小孢子由配子体发育途径向孢子体发育途径转变 ;3.对分离的小孢子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方法进行分级分离 ,可以降低基因型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限制作用。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我国开展小麦小孢子研究作些前期准备工作

关键词: 小麦小孢子 胚胎发生 子房共培养 胁迫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昆虫病原线虫生物防治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国内昆虫病原线虫的优良品系筛选、防治对象、田间侵染力、耐药性方面的研究。我国已筛选出多个线虫品系 ,用于田间防治。近期发现小杆科和双胃科的线虫有生防价值。国内研究集中于小卷蛾线虫、芜菁夜蛾线虫和异小杆线虫对 4 0多种害虫的防治 ,田间防效达 70 %以上。线虫施用技术、生活习性及搜索方式直接影响其侵染力。应用保湿剂、抗干燥剂及干燥脱水等技术为线虫的储运和防治食叶害虫提供了方便。低毒化学农药不影响线虫的存活和田间侵染力 ,可以混合使用。我国还应进一步开发利用丰富的线虫资源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品系筛选 生物防治 田间影响因素 耐药性 环境污染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生素C重要前体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发酵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从腐烂苹果、青椒等材料中分离出 6 78株菌 ,得到 1株菌A6经鉴定为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sp ) ,其发酵液分离提取产物经红外、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和圆二色谱鉴定确证为 2 ,5 二酮基 D 葡萄糖酸。该菌的发酵条件研究表明 ,在含 2 5 %葡萄糖的玉米浆碳酸钙培养基中 ,2 8℃发酵 7d可生成 2 ,5 二酮基 D 葡萄糖酸 172 0mg/mL ,摩尔转化率为5 2 0 3%。在耐糖性方面高于国内同类报道。

关键词: 菌株 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sp) 2,5-二酮基-D-葡萄糖酸 转化率 耐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油玉米油分基因花粉直感效应的研究

作物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籽粒色泽不同遗传标记材料 ,将白粒玉米 (作母本 )花粉与紫粒玉米 (作父本 )花粉以及黄粒高油玉米 (作父本 )花粉大致以 1:1:1混合的授粉方式 ,研究玉米油分基因花粉直感效应。结果表明 ,普通玉米间杂交 ,籽粒含油量变化不大 ,因组合而异。用高油玉米作父本给普通玉米授粉 ,因高油玉米花粉直感效应 ,可显著提高杂交当代籽粒含油量。据试验估计 ,用高油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做授粉亲本 ,花粉直感效应值为 0 .35~ 0 .38,用高油单交种为材料做授粉亲本 ,花粉直感效应值为 0 .36~ 0 .4 8

关键词: 高油玉米 遗传标记 混合授粉 花粉直感效应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素营养对小麦子粒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缺硫农田进行2个品种的冬小麦试验,研究不同土壤供硫水平对冬小麦植株养分吸收及小麦子粒氨基酸和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时小麦植株体内氮、硫的累积吸收量都受硫肥施用量的影响,但京冬8号氮、硫累积量随施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而北农10号氮、硫累积量随施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小麦子粒面筋几乎不受施硫水平的影响。北农10号小麦的17种氨基酸总量因施硫而明显提高,最高可提高1.97个百分点;当施硫量为60kg/hm2时,含硫的蛋氨酸含量比对照(不施硫肥)增加0.5个百分点。不含硫的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等含量因硫肥的施用而有所提高,但是达到最大含量的硫肥用量差别很大;京冬8号小麦的17种测定氨基酸中,含硫的胱氨酸含量增加百分率幅度最大,达7%~28%。

关键词: 冬小麦 面筋 氨基酸 硫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