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4815条记录
青枯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在番茄抗、感病品种根部的吸附、侵入和繁殖

植物病理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种和利用扫描、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不同致病力的青枯菌对番茄抗病及感病品种根部的吸附、侵入与繁殖。发现番茄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的植株体内在菌体数量上有明显差异,而与青枯菌对番茄根部的吸附关系不显著。电镜观察发现青枯菌强致病力菌株菌体能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番茄感病品种根部的细胞间隙中,并能降解植株细胞壁、破坏原生质膜;青枯菌强致病力菌株菌体在抗病品种根内和青枯菌强致病力菌株在抗病及感病品种根内均被番茄植株细胞壁吸附,并且被细胞壁周围的浓密物质所包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茧优质高产增收的综合技术研究

蚕业科学 1993

摘要:全年选用优良蚕品种,全面改进方格蔟使用技术和蔟中管理规范化,是提高茧质的关键,改善桑叶产质量,革新消毒防病设施技术,控制蚕病危害是桑叶转化茧丝的基础;数模评茧缫丝计价相结合的评茧新方法,是实施优茧优价的政策保证。

关键词: 家蚕 蚕茧 优质高产 综合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表油菜素内酯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表油菜素内酯(epiBR)浸种24h,既能促进水稻幼苗在18℃下的生长并使低温胁迫(5℃±1℃,48 h)后在28℃下迅速恢复生长。水稻幼苗在低温逆境时,epiBR能有效地降低相对电导率,维持较高的SOD活性,减缓MDA的积累。epiBR处理还能在低温胁迫第一天促进脯氨酸累积,但在第二、三天反而低于对照。同时,epiBR使低温下的水稻幼苗保持较高的ATP水平。

关键词: 水稻 冷害 表油菜素内酯 超氧物歧化酶 脯氨酸 腺苷三磷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蚕体蚕座消毒剂“蚕安康”的研究

陕西蚕业 1993

摘要:防病一号作为广谱性的蚕体蚕座消毒剂,一直深受蚕农欢迎。但其吸湿性差,缺乏透气性,长期使用,蚕座潮湿发霉,而且也不便于运输。从1989年开始,经过几年的研究,我所筛选出了最新膨化、广谱、高效的蚕体蚕座消毒剂——蚕安康。它以醛质基配比相应的海绵状粉粒为吸附剂,粉粒分子结构疏松,易于储存药物,而在自然静置中,粉粒自身需吸收一定湿度还原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个晚粳品种(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1993

摘要:分析了宁67、台202和丙814等3个晚粳品种(系)对白叶枯病菌W_1、P_1和T_1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宁67和台202对3个菌系的抗性都带有1对显性基因,丙814则带有2对重复显性基因。等位性测定表明宁67和台202对所测菌系的抗性都受X_(a-3)基因控制,而丙814的其中的1对基因也与X_(a-3)等位。表明了晚粳抗病育种中存在着抗源利用单一化的缺陷,并提出筛选、鉴定和利用新抗源的重要性。

关键词: 白叶枯病 遗传 抗源 粳稻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列杂交分析估算遗传参数两种方法的比较

生物数学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就遗传参数的估算,对双列杂交分析中应用最广的Griffing法和Hayman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Hayman法估算非加性方差的结果比Griffing法小(p-1)/P~2_5~2, 而估算加性方差和遗传方差的结果则分别比Griffing法大2(p-1)/P~2_s~2和(p-1)/P~2_s~2。另外,本文还就造成两种方法分析结果不同的原因作了讨论。

关键词: 双列杂交 遗传参数估算 模型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白叶枯病籼稻DV_(85)在籼粳交中的遗传表现

种子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抗白叶枯病籼稻品种DV_(85)与粳型广亲和系的亲和性较差。抗性基因在F_2代的分离,经卡平方测验,其抗感分离比显著偏离正常值,为异常分离。相关性分析显示这种异常分离与结实率、穗长、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无关。本文就籼粳杂交的配组形式和不同生育阶段对抗性基因分离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抗源 广亲和系 异常分离 籼粳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加工黄桃新品种“浙金2号”

中国果树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给本省罐藏加工桃的品种配套,应选育丰产稳产,贮运性能良好的早熟不溶质罐藏加工桃品种。我们于1977年进行桃的杂交育种,经过育苗、定植、观察和加工性能的比较,选育出黄肉、不溶质、粘核、丰产的早熟加工黄桃优系6-2-22。1990年6月通过省级鉴定,定名为浙金2号。1 选育经过浙金2号(原代号6-2-22)是以罐5为母本,连黄为父本杂交育成。1977年共配置14个组合进行有性杂交,获杂种苗306株,其中罐5×连黄组合获杂种苗22株。1978-1979年在浙江农科院果园育苗,1980年定植于杭州种猪场长命4队果园,1981年开始结果。1982年正式入选为优良单株,1986年建立多点试种园。经6a(年)的母本树及2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魔芋块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种子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以魔芋幼芽附近的块茎组织和其它部分的块茎组织为外植体,接种于I/2MS+1.0mg/IBA+0.01mg/INAA的培养基中,从增大的块茎组织表面直接诱导幼芽。增大的块茎组织分割后接种于MS+1.0mg/IBA+0.01mg/INAA的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6个月后,块茎组织的增殖率最高可达757倍。诱导出的幼芽转入不含激素的MS培养基中,形成幼苗,幼苗切块转入MS+0.1mg/INAA的生根培养基中,幼苗生根。试管苗移栽6个月后获得子块茎。从而建立起魔芋块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程序。

关键词: 魔芋 块茎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桔对桔-棉蚜的抗性与其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关系

浙江农业学报 1993

摘要:桔-棉蚜(Aphis gossypit)是我省桔区柑桔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不仅为害嫩稍、嫩叶、花蕾及花、造成柑桔叶片卷曲、新梢枯死、落花落果,而且能诱发煤病,有的地区还能传播病毒病,严重影响柑桔产量和品质,是当前柑桔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调查中常常发现在不同的柑桔品种上为害程度有不同。国内外一些研究证实,植株氨基酸含量与抗虫性有关。为了探明桔-棉蚜猖獗原因及柑桔的抗性机理,特进行了本项研究。材料与方法 (一)不同柑桔上桔-棉蚜的发生情况调查在杭州、建德等地于1991年和1992年春季柑桔新梢抽发,桔-棉蚜迁入桔园大发生时期(5月中

关键词: 柑桔 桔-棉蚜 抗性 游离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