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亚麻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

摘要:报道了亚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创新利用现状,讨论了亚麻种质资源繁种更新的关键技术和经验,并对亚麻种质资源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 亚麻 种质资源 繁种更新 创新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斧种衣剂防治绿豆根腐病的初步研究

作物杂志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用金斧种衣剂(1∶80、1∶1001∶120、1∶150)和50%多菌灵可湿粉包衣处理绿豆种子,结果表明:金斧种衣剂(1∶80、1∶100)在防治绿豆根腐病及提高绿豆产量方面都优于50%多菌灵可湿粉。从应用成本和效果两因素考虑,绿豆生产田应用金斧种衣剂1∶100包衣处理较好。

关键词: 绿豆 种衣剂 根腐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菌视紫红质中质子泵出的分子机理

微生物学杂志 2006 CSCD

摘要: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或bR)是盐生嗜盐菌(Halobacterium salinarium)等细菌的跨膜蛋白质,其色基视黄醛的光致异构化作用触发细菌视紫红质的一系列结构变化,把质子从细胞质泵到细胞外空间。对细菌视紫红质中质子泵出分子机理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 细菌视紫红质 视黄醛 光致异构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具有推广价值的优质牧草——栽培稗

养殖技术顾问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叶草RAPD反应条件的优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

摘要:以红三叶(Trifolium pretense L.)、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和杂三叶(TrifoliumHybridumL.)三种三叶草为材料,对RAPD反应条件中的dNTP浓度、随机引物浓度、模板DNA用量、Taq DNA聚合酶用量、退火温度以及预变性时间分别进行梯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体积为25μL:ddH2O,19.1μL;10×Buffer,2.5μL;Primer,200 nM;dNTP,200μM;Taq DNA聚合酶,1U;Template DNA 1ng/μL。通过试验建立了一套稳定的RAPD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扩增效果良好。

关键词: 苜蓿 RAPD 扩增反应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玉19玉米新品种对密度与追氮量的反应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

摘要:通过合玉19玉米新品种不同密度、不同追氮量对产量反应的研究,认为合玉19玉米新品种栽培密度在4.5万株/hm2左右,追氮量375 kg/hm2时,产量较高。

关键词: 合玉19 密度 追氮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大棚葡萄不同砧木比较试验

中国林副特产 2006

摘要:研究了寒地大棚条件下,贝达和山葡萄两种砧木地上下的生长量、生育期、产量以及砧木与接穗亲和情况等。结果表明,贝达砧在成熟节数、新梢粗度、砧穗结合及根系生长量上较山葡萄砧好,贝达砧的萌芽起止日期较山葡萄砧早、花芽数高于山葡萄砧,尤其在穗重、粒重、单株产量等产量性状上贝达砧好于山葡萄砧,因此,寒地大棚栽培葡萄应选贝达砧苗木为宜。

关键词: 葡萄 砧木 贝达 山葡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酸浆丰产高效栽培模式

北方园艺 2006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马铃薯品质现状及改良对策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较为简要地叙述了目前中国马铃薯品种的品质现状,对中国马铃薯育种中品质性状上存在的问题及品种的品质性状改良目标建立进行了探讨,结合分析了中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研究与利用现状,从倍性育种技术、分子技术与种质资源等的研究与利用方面着眼,提出了中国应加强育种新技术开发和利用以及扩大种质资源利用范围的马铃薯品质改良策略,为今后开展马铃薯品质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 品质 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接种细菌性斑点病菌后叶片中SOD、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

摘要:对6个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接种细菌性斑点病菌后12、24、36、48和60 h分别测定叶片中SOD、POD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抗感品种接种细菌性斑点病菌后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较对照增加,总体而言抗病品种叶片中SOD活性总体增加幅度高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较对照均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抗病品种相反。

关键词: 大豆 细菌性斑点病 SOD POD 可溶性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