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杧果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对国内外杧果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选择、消毒,培养基的选择,不同器官的培养,以及影响杧果组织培养的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展望杧果组织培养的工作和研究方向:(1)完善不同杧果品种的快繁体系,进一步消除杧果组培中酚害的影响;(2)进行杧果种质资源的离体培养保存的研究;(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杧果原生质体培养和花药培养技术的研究,为杧果种质创新和染色体工程等提供技术平台;(4)建立高效的杧果植株再生体系,为杧果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育种奠定基础;(5)加快杧果遗传转化的研究步伐,特别是抗病基因、抗逆基因等的遗传转化;(6)不断加强杧果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的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下10份菠萝种质幼苗的耐寒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以10份菠萝种质幼苗为试材,在低温胁迫下,测定了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SOD活性、MDA、Pro、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7个生理生化指标,应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其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用于评价的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3个主成分解释了原变量73.30%的变异信息。聚类分析将其分为三类,其中,耐寒类型种质2份,包括巴厘突变体、MD-2;中等耐寒类型种质5份,包括巴厘、无刺卡因、台农16号、台农17号、台农19号;不耐寒类型种质3份,包括珍珠、台农6号、台农13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蕉花蕾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评价巴西蕉花蕾不同部位的化学组成和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3个部位中花的总黄酮含量最高(5.9mg/100g),苞片的总酚含量最高(14.91mg/g),生长点的皂苷含量最高(14.77mg/100g)。3部位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还原力和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且清除率和质量浓度间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其中,苞片具有最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ABTS+·、还原力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生长点次之;3部位乙醇提取物的还原力均比没食子酸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生植物海马齿耐盐的生理特性
《生态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盐生植物海马齿为研究材料,分别用淡水、1/4海水、1/2海水、全海水浇灌15 d和30 d,研究盐生植物耐盐的生理特性和机理。海马齿植物在低于1/2的海水浇灌时,植物生长旺盛,主要表现为叶片增大和变厚,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而全海水抑制了植物的生长。在盐胁迫下,海马齿植物中Na+的含量叶中最高,茎中含量次之,根中含量最低。长时间盐胁迫时,海马齿植物根、茎、叶中的相对含水量与淡水浇灌相比,变化不大,叶中略有增加;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且可溶性糖的含量也比淡水浇灌的高。由此推测:海马齿植物主要以有机小分子作为渗透调节物质来维持细胞渗透压,在其耐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壤中Na+的毒害,并没有减少土壤中可被植物利用的可交换K+,反而使其增加,说明海马齿植物根部对Na+的吸收能力和Na+/K+交换能力非常强。海马齿植物耐盐性强,还表现为能阻止盐胁迫对植物细胞原生质膜的氧化损伤,不破坏植物叶片内叶绿素的合成,能基本维持植物茎、叶中K+和根、茎中Mg2+的相对稳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氧化氮与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关系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O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及信号传递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从植物根系的生长、种子萌发、程序性细胞死亡、光形态的建成、气孔的关闭及抑制其开放、成熟和衰老等方面对一氧化氮(NO)作为植物激素下游的信号分子发挥的生理功能进行了综述,进而对NO与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以及乙烯的相互作用加以讨论,来阐明NO与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为NO与植物激素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高效气刺微割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橡胶树高效气刺微割采胶新技术进行全面总结,为其他生产单位应用该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红卫队的气刺微割采胶新技术的7年(1999~2005年)生产性应用试验进行了总结,并对该技术的关键技术点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该项气刺微割新技术不仅可以省工省皮,而且使产量持续增加。尽管胶树排胶时间明显延长,但橡胶树体内的生理代谢反应亦表现正常,干胶含量仍较平稳。[结论]气刺微割技术是一项可行而又高效的新型割胶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拮抗菌XB16在香蕉体内的定殖及对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XB16(Bacillus subtilis)是分离自香蕉根部组织的芽孢杆菌,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为进一步研究XB16在香蕉体内的定殖情况及对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浓度梯度诱导法,获得在含有300μg/mL利福平的NA培养基上稳定生长且对病原菌拮抗能力保持不变的XB16突变株。在温室条件下采用3种不同的接种方法,研究XB16在香蕉体内的定殖动态。结果表明,采用伤根淋菌液法和灌根法接种,XB16均能在香蕉体内定殖和传导,显示出该菌株在香蕉体内有较好的定殖能力。两种接种方法中,定殖菌数量在香蕉各组织中的消长动态均表现为先增长后缓慢下降;但是采用喷雾法接种XB16后在香蕉各组织中没有检测到标记菌,说明该接种方法不能使XB16在香蕉体内定殖。灌根法接种XB16后取香蕉假茎组织测定了香蕉体内抗病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拮抗菌株处理后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均比接种病原菌和清水对照明显提高,PPO和POD酶活最高峰分别出现在接种后第5天和第7天。两种酶在接种后的第15天仍保持较高活性,推测诱导抗性是XB16菌株的防病机制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热带农产品绿色营销渠道策略研究
《商业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农产品营销渠道问题是农产品营销研究的重要问题。绿色营销能否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绿色营销渠道是否健全。立足海南热带农产品营销实情,阐述热带农产品绿色营销及其绿色营销渠道的涵义,分析海南热带农产品绿色营销渠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构建海南热带农产品绿色营销渠道的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