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谷子十里香的EMS诱变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谷子成熟种子用不同浓度的EMS诱变处理下的最佳诱变条件,以期为筛选十里香感锈突变体进行基础研究奠定材料基础。以优异抗锈谷子品种十里香为材料,用不同浓度EMS(0,0.8%,1.0%,1.2%,1.5%)处理提前浸种或未浸种的谷子十里香成熟种子16 h,于处理后第3,7天分别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长度。十里香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率均随着EMS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EMS浓度为1.2%和1.5%时,种子发芽率不受提前浸种与否的影响。除此之外,同一EMS浓度处理下,提前浸种比未浸种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高。发芽势在EMS浓度1.2%时差异最显著(9.66%),1.0%时次之;发芽率在EMS浓度1.0%时差异最显著(8.66%),1.2%和1.5%时无显著差异。EMS浓度越大,十里香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下降幅度越快,EMS浓度由1.2%增加到1.5%时,发芽势与发芽率降幅最大,分别是36.34%~40.33%和44.00%~48.00%;EMS浓度为1.5%时,种子发芽势与发芽率均达到最低值。随着EMS浓度的增加,十里香种子的发芽长度随之变短,以EMS浓度1.5%时芽长的变化最显著。EMS能够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以十里香种子发芽率50.00%为标准,提前浸种或未浸种条件下,1.2%为EMS诱变最适宜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水分条件下夏玉米叶片气孔行为对光质的瞬时响应
《中国农业气象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灌水和不灌水(整个生长期不灌溉)两种水分条件下,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3个主要生育期(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期选择典型日)夏玉米(郑单958)第一个功能叶片的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指标,据此计算叶片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测定时设定了5种比例的红蓝光组合(即B/(R+B)分别为0、25%、50%、75%和100%),以对比分析不同红蓝光比对玉米叶片气孔行为的瞬时影响。结果表明:与不灌水相比,灌水处理的叶片平均Gs、Pn和Tr在抽雄期明显较高,但在拔节期和灌浆期差异不显著。不论何种水分处理,光合有效辐射为500μmol·m-2·s-1时,叶片Gs、Pn和Tr均表现为单色红光照射时最大,随着蓝光所占比例的增加,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节水角度来看,高红光比例的光质有利于提高玉米叶片WUE。
菘蓝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分配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菘蓝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的特点,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采样分析,研究了菘蓝不同生育期植株的干物质和氮、磷、钾累积量。结果表明,菘蓝干物质的累积量随生长进程不断增加,呈"S"曲线型;近60%干物质累积在菘蓝生长60 d时形成;在120~150 d,菘蓝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期,干物质占总累积量的31.72%;一年生菘蓝只进行营养生长,物质积累与分配只在叶与根这两个器官间进行,并且干物质分配主要以叶部为主,其分配率占50%以上。在整个生育期,菘蓝对N的吸收累积量最大,K_2O次之,P_2O_5最小,N、P_2O_5、K_2O吸收比例约为7.78∶1∶3.20,并且随着菘蓝生长期的延长,叶部氮磷累积总量及分配比例均在不断增加;而对于菘蓝根部来说,虽然氮磷累积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所占总累积量比例却有所降低;钾在叶、根部累积及分配规律则与氮磷相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河低平原区14个玉米品种青贮性状评价及适应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海河低平原种植的优良青贮玉米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14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生物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及抗逆性筛选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株高、穗位高度分别为246.7~322.8 cm和86.2~148.9 cm,雅玉青贮79491株高最高,郑单958株高最低;参试品种生物产量为14.46~22.19 t/hm2,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雅玉青贮79491、中地175、北农青贮308和北农青贮2932生物产量较高,分别较郑单958增产28.35%,20.43%,20.06%和10.09%;玉米乳熟期-蜡熟期收获,其生长天数与生物产量相关极显著,R=0.77**,株高与生物产量间相关显著,R=0.62*;品种间饲用品质差异极显著(P<0.01),中地175、郑单958、先玉335、衡玉321及兼用型品种巡青518作为普通玉米、其余为青贮玉米进行统计,普通玉米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青贮玉米低2.59%和4.58%,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较青贮玉米高2.06%和2.12%;参试品种收获时绿叶数11.1~13.8,鲜干比30.23%~39.15%。除北农308、雅玉青79491和先玉335倒伏率+倒折率>15%外,其他11个玉米品种各项测定指标符合国家分级标准,青贮品质达2级以上,其中恩喜爱298、中农大青贮Y4515、辽单青贮625和巡青518等4个杂交种符合国家青贮品质1级标准。为促进玉米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中地175等普通玉米品种同时作为普通玉米、全株青贮、粮饲兼用型多用途开发推广应用具有好的发展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菌肥对土壤生态环境改良效果
《北方园艺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黄瓜、甜椒和茄子为试材,通过高温闷棚与施用生物菌肥处理,研究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比较分析施用生物菌肥后不同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变化,探讨土壤改良的效果成因及生物菌肥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通过高温闷棚处理,有害微生物菌落数量降低,有助于减小因土壤带菌引起的土传病害发病机率。土壤施用生物菌肥后,有益菌在作物生长中后期对土壤微生物菌落结构进行了有效调整,明显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同时降低了真菌数量,有效防止土壤真菌的形成,缓解了土壤连作障碍,达到土壤生态改良目的,并提高了果实产量,改善了果实品质。与未施肥相比,施用生物菌肥后,黄瓜、甜椒和茄子的后期产量分别提高了7.68%、5.54%、0.59%。施用生物菌肥还提高了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果实糖酸比,降低了硝酸盐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域限制栽培模式下美人指葡萄生育期不同灌溉量研究
《节水灌溉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对根域限制栽培模式下的美人指葡萄在生长期进行了不同灌溉处理的试验,检测了美人指葡萄的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产量等各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灌溉量的降低,美人指葡萄叶片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改变这些参数的峰值出现的时期,果实品质呈上升趋势,使果实提前进入第二次膨大期,产量与总可溶性固形物降低。总之,灌水量的减少会降低葡萄总营养生长量与生殖生长量,且灌水量越少影响越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华北地区山前平原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小麦合理的氮肥运筹。于2013-2015年2个小麦生长季,设置4个滴灌施氮量(N0-不施氮、N1-120 kg/hm~2、N2-240 kg/hm~2、N3-360 kg/hm~2)处理,研究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N1、N2和N3处理的小麦干质量及产量较处理N0显著增加,N1、N2和N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氮量对小麦茎秆的氮含量影响较大,但对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处理N3的小麦总吸氮量分别显著高于处理N0、N1和N2,但处理N1和N2之间无显著差异;氮肥收获指数以N2处理最高,氮肥当季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均表现出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施氮量超过240 kg/hm~2,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且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更加明显。采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38.46~250.78 kg/hm~2,经济施氮量为174.28~207.18 kg/hm~2。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条件下小麦滴灌经济施氮量以174~207 kg/hm~2为宜。
关键词: 小麦 滴灌 水肥一体化 施氮量 氮素吸收 土壤硝态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旱节水型衡麦系列品种的选育方法及系谱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抗旱节水小麦的定向培育方法,对抗旱节水型衡麦系列品种选育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多年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围绕"节水抗旱、抗逆高产、广适稳产、优质早熟"的育种目标,着眼解决地下水资源极度匮乏与农业生产矛盾突出的问题,为培育抗旱节水型广适小麦品种,利用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检测手段,广泛筛选遗传背景远缘且生态差异较大的优异亲本组配组合,创新采用不同世代水旱交替双向综合选择技术,先后育成16个抗旱节水型小麦品种,提高了选择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在系谱上,衡观35等为代表的衡麦系列品种与蚂蚱麦、碧玉麦和洛夫林10号存在一定的血缘关系,且含有对光周期不敏感的Ppd-Dla等优异基因。这些品种目前已由冀中南冬麦区推广至黄淮冬麦区(南、北片)、北部冬麦区(天津)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湖北襄阳)等区域种植,展示出生态广适、节水稳产的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入WTO后河北农业资源利用态势及效率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选择"加入WTO后河北农业资源利用态势及效率分析"为题,意在进一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法]以河北省农业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比值分析和历史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2015年的河北农业资源利用态势及耕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化肥资源等主要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从2001年底加入WTO到2015年的14年间,河北省耕地面积和作物播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减少,但粮食总产量基本保持增长态势,种植业产值更是大幅增长;耕地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2)农业用水量和农田灌溉用水量基本上都呈逐年下降态势,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3)化肥施用总量逐年增长,在化肥施用结构中,氮肥和磷肥所占比例逐年减小,钾肥和复合肥所占比例逐年提升;化肥利用效率逐年提高。[结论]2001~2015年,河北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呈现出"资源节约,效率提高"的运行态势。但河北省农业资源禀赋有限,珍惜并保护好耕地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并科学施用化肥,仍将是保障河北农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主题。
关键词: 农业资源 农业资源利用 比值分析法 WTO 河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