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国际抗冷圃(IRCTN)材料在寒地稻区试验初报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寒地稻区水稻品种的抗冷性,拓宽寒地稻区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为育种者提供优异的抗冷亲本材料,获取新的有益基因,充实寒地水稻种质库,同时为INGER提供寒地稻区的试验数据。采用分期鉴定的方法,首次对国际水稻遗传评价协作网(INGER)提供的108份国际抗冷圃(IRCTN)材料进行抗冷性鉴定,鉴定出苗期抗冷材料20份,分蘖期抗冷材料49份,孕穗期抗冷材料20份,全生育期抗冷材料14份,为育种者提供丰富的抗冷种质资源,拓宽寒地水稻品种抗冷性遗传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部分玉米种质资源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6
摘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主要是由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引起的侵染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玉米重要病害之一。本文研究了吉林省主要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抗病性差异,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间以及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吉63、黄早4、自330、丹9046、丹9041、铁7922、掖478、沈5003、丹340和E28等一批应用多年的种质资源均为感病类型(MS~HS);而新选育的各类群一些种质和具有热带、亚热带血缘的78599等一些外来种质资源均为抗病类型(R~HR)。杂交种的抗病性与双亲的抗病性有密切关系;玉米杂交种苗期较抗病,抽丝期极为感病,这表明杂交种抗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的早期诊断及防御措施
《垦殖与稻作 》 2006
摘要:阐述了寒地稻区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特点﹑规律,低温冷害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影响,并提出如何正确诊断水稻冷害的发生及防御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抗细菌病害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6
摘要:植物细菌性病害常常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是抗病育种新的研究热点。本文论述了就目前植物抗细菌病害基因工程研究现状,着重论述了植物抗细菌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策略、植物抗细菌基因工程取得的主要成绩及植物抗病相关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的卵泡颗粒细胞采集与培养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6
摘要:本试验培养了牛的颗粒细胞,并且进行了细胞的冷冻与复苏,建立了一套颗粒细胞的培养方法,为后期的牛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做准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