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摘叶处理对宽、窄叶型长白山茖葱品质影响
《特产研究 》 2010
摘要:以宽、窄叶型2种茖葱为供试材料,探索摘叶处理对其品质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摘叶程度的加大,宽、窄叶型茖葱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还原性糖含量、VC含量均有所降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值出现在出苗后第37天,宽叶型最大值为45.48mg/100g、窄叶型为39.14mg/100g;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值出现在出苗后第43天时,宽叶型最大值为48.61mg/100g、窄叶型为48.12mg/100g;还原性糖从出叶开始到5月10日前后,其含量达到最大值(宽叶型为634.1mg/100g、窄叶型为679.7mg/100g);纤维素含量也呈梯次递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致死性黄化植原体传入中国的风险性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10
摘要:椰子致死性黄化病是严重危害椰子的一类世界性病害,其病原致死性黄化植原体已被多个国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我国尚未有该病菌分布的报道。为加强对该病的检疫,参照国内外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从有害生物的分布状况、潜在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管理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对椰子致死性黄化植原体传入我国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椰子致死性黄化植原体的风险性R值为2.27,属于高度危险性入侵物种,并提出了防止其入侵的风险管理策略。
关键词: 椰子致死性黄化植原体 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拮抗香蕉枯萎病镰刀菌木霉菌株的分离筛选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引起的,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防治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木霉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杀伤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且作用机制多种多样。笔者从广东湛江、海南儋州等地152份土样中分离出330株木霉,通过对峙法对木霉菌进行体外拮抗作用测定及评价,选出10株对尖孢镰刀菌有较好拮抗效果的木霉菌;并测定无菌土中木霉与病原菌的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木霉在土壤中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 木霉 筛选 拮抗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虎杖发酵液中白藜芦醇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中草药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纯化虎杖发酵液中的白藜芦醇。方法利用大孔树脂结合聚酰胺柱色谱从虎杖发酵液的提取液中纯化白藜芦醇,并研究了大孔树脂和聚酰胺对白藜芦醇的吸附动力学。结果大孔树脂和聚酰胺对白藜芦醇的表观静态吸附量分别为11.70 mg/g和57.9 mg/g,表观动态吸附量分别为12.47 mg/g和58.98 mg/g,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动力学。利用大孔树脂结合聚酰胺两步柱色谱纯化提取液中的白藜芦醇,使其纯度达到95.8%,总收率达69.8%。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白藜芦醇的纯度和收率高,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拮抗香蕉枯萎病的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几丁质酶基因信号肽的分泌活性分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分离并选择一株香蕉内生细菌作为内生基因工程生防菌,并克隆其几丁质酶基因的信号肽序列。方法:从香蕉植株杆下部分离并选择了一株拮抗香蕉枯萎病且具有分泌几丁质酶能力的内生细菌,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克隆了其几丁质酶基因的编码序列并预测了其信号肽,构建了含有信号肽和不含信号肽的几丁质酶的表达菌株BL-chi1和BL-chi2。结果: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该菌株为Klebsiella属,将该菌株命名为KKWB-5;BL-chi1和BL-chi2经IPTG诱导后,均表达了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的蛋白,同时BL-chi1诱导后的培养基上清中出现一条约45kDa的条带,而BL-chi2和空载体的BL-pET22b诱导后的培养基上清中均无此条带;几丁质水解试验发现,BL-chi1诱导后的培养基上清中的蛋白经浓缩和纯化后都能在几丁质平板上形成透明水解圈。结论:该几丁质酶的信号肽能被BL21(DE3)所识别,将几丁质酶分泌到培养基中,并且分泌的几丁质酶具有水解几丁质的生物学活性。内生菌KKWB-5的分离及其几丁质酶分泌信号肽序列的克隆为进一步构建内生工程菌来防治香蕉枯萎病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内生细菌 克雷伯氏菌 几丁质酶 信号肽 分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Ⅲ-1菌株胞外抗菌蛋白防治香蕉炭疽病研究
《果树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红树内生细菌CⅢ-1菌株的抗菌蛋白对香蕉炭疽病的控制作用,采用平板对峙法结合显微观察测定其对致病菌的抑制活性,进行抗菌蛋白对香蕉炭疽病的防病试验,并测定了香蕉果实内丙二醛的含量及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CⅢ-1抗菌蛋白粗提液喷雾后立即接种香蕉炭疽病菌,处理8d后其防治效果达71.44%,10d后防效仍有56.67%;防病机制测定表明,(1)CⅢ-1抗菌蛋白对香蕉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等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处理后的病菌菌丝出现肿胀、膨大、成泡囊状畸形,分生孢子基本不萌发。(2)抗菌蛋白处理香蕉后,与对照比,抗菌蛋白处理的香蕉丙二醛(MDA)的含量较低,同时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活性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果树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RAP标记研究了61份菠萝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从99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35对引物对61份菠萝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均得到了清晰指纹,且所有品种表现出多态性;供试菠萝品种的多态性比率均较小,在47.32%~68.90%;35对SRAP标记共获得567条带,多态性位点384个,多态条带比率为67.72%;61份菠萝种质其相互之间相似系数为0.8027~0.9510,表明61份菠萝品种之间遗传关系相对较近;应用UPGMA进行聚类,在大致相似系数0.8330的水平上,61份材料可分为5种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