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旱地小麦渗灌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1997年~ 1 999年对旱地小麦在不同播种方式与渗灌条件下的产量形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膜上穴播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与对照相比渗灌则表现出极显著的增产效应 ,与露地条播相比 ,渗灌加覆盖的增产幅度明显大于渗灌与覆盖分别较露地条播的增产幅度之和 ,说明了两项技术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不同栽培措施在经济效益上的反应也与产量结果相似。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形成了旱地小麦渗灌覆盖栽培技术。与传统的露地条播相比 ,渗灌覆盖栽培技术平均增产 1 60 1 .2 kg/ hm2 ,增产率达38.0 %。在计水成本的情况下 ,本项技术提高纯收益 969.6元 / hm2 ,在不计水成本的情况下 ,则提高 1 362 .0元 / hm2。研究还进一步表明 ,旱地小麦生产潜力巨大 ,需做好栽培技术的优化工作 ,并要注意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玉米新品种“晋单(甜)40号”
《广西农业科学 》 2000
摘要:“晋单 (甜 ) 40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于 1995年用自选系“诱 19- 4”为母本 ,“诱 19- 7”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甜玉米单交种 ,2 0 0 0年 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 :幼苗叶鞘紫色 ,叶片绿色 ,第一叶呈椭圆状 ,2~ 5叶扭曲斜上冲。株高 2 0 2厘米 ,穗位高71厘米 ,茎粗 2 .6厘米 ,穗长 2 2厘米 ,穗粗 4 .9厘米 ,穗行 16行。花丝青色 ,花药黄色 ,颖壳绿色 ,籽粒鲜黄色。雄穗发达 ,主轴粗长 ,侧枝 15~ 2 0枝 ,花粉量大 ,叶片肥大上冲 ,叶波明显 ,株型紧凑 ,茎叶夹角32度。出苗至采收鲜嫩果穗夏播约 85天 ,春播约 90天。平均 667平方米产鲜嫩果穗 130 0公斤。抗倒伏 ,喜水肥 ,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矮花叶病。经品质分析 ,鲜嫩果穗营养成份齐全 ,每 10 0克鲜嫩籽粒的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含量分别为 2 .68克、1.76克、2 .0 9克、维生素 C、B1、B2的含量分别为15.6毫克、0 .16毫克、0 .0 76毫克 ,硒含量为 4 .6微克。口感皮薄肉脆、香甜渣少 ,适口性好 ,品质优 ,是鲜食玉米中的上乘佳品。栽培技术 :适宜在水肥条件较好、地质疏松的地块种植 ,并应与普通玉米隔离 30 0米以上 ,春播、夏播均可 ,播前浇水 ,精细整地。 667平方米播种量 2~2 .5公斤 ,播深 5厘米 ,留苗 350 0~ 4 0 0 0株。加强田间管理 ,适时中耕锄草 ,追肥灌溉 ,注意防治玉米螟、金龟子等害虫的为害。采收期为开花后 2 0~ 2 5天 ,采收后应及时上市销售或加工贮藏甜玉米新品种“晋单(甜)40号”!030031$山西省农科院品资所@巩昌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仁肉两用杏良种——扁杏
《中国农村科技 》 2000
摘要:目前杏树品种按其用途主要分两类:肉用与仁用。而扁杏品种具有果肉品质上等、仁用性状又好的双重利用价值。扁杏是山西省的一个地方品种,1986年引入山西省农科院果树所杏资源圃,通过多年的观察鉴定,该品种不仅抗霜、丰产,而且仁肉兼佳,很有发展前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移栽后为什么会萎蔫死苗
《山西农业 》 2000
摘要:1.热气灼苗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时,定植穴周围覆土不严,晴天中午膜下热气从膜缝隙间喷出,易灼伤幼苗茎基部,轻者给土传病害侵染创造了机会,重者使幼苗萎蔫而死。因此在黄瓜植株没有封垄前,要经常查看封土是否脱落,特别是降雨、浇地及刮大风后,要及时封好地膜缝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铃虫化学不育试验初报
《山西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对10 余种不同类别的化学药剂试验表明,塞替派和顺氨氯铂两种药剂对棉铃虫的不育效果明显,卵孵化率均较对照低90 % 以上,对雄蛾寿命影响较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沟谷地玉米生态抗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2000 CSCD
摘要:“九五”期间 ,我们以充分发挥沟谷地的生态资源优势和育壮苗、攻大穗、增粒重的玉米高产规律为结合点 ,研究与明确了沟谷地高产玉米的生理机制 ,组建了以秋耕起垄顶凌覆膜保墒、选用紧凑型“三大”玉米品种、施足底肥重攻拔节肥、中后期洪淤补灌等四项技术为核心的沟谷地玉米生态抗逆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制定了针对性强、技术准确、便于操作、简单易行的规范化技术。经大旱的 1999年在河沟流域沟谷地大面积示范 ,18hm2沟谷地玉米平均单产 8142 .0 kg/ hm2 ,接近历史最高年 ,较临近的沟谷地 (对照田 )单产 3 75 0 kg/ hm2增加一倍多 ,更有 12 6 0 0kg/ hm2 高产典型的出现。实践证明这一栽培技术体系是沟谷地玉米实现高产、超高产的一条突破性技术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