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NaCl和壳聚糖对百里香不定芽增殖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离体培养的百里香不定芽为材料,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NaCl和壳聚糖对不定芽增殖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0.25~1.0g?L-1NaCl和0.1~0.2g?L-1壳聚糖都能不同程度促进不定芽的增殖,其中以添加0.5g?L-1LNaCl和0.2g?L-1壳聚糖的增殖效果最佳,增值系数比对照分别显著增加39.78%和45.01%.0.5g?L-1NaCl和0.2g?L-1壳聚糖处理的不定芽增殖过程中,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其峰值分别比对照增加38.31、22.78μg?g-1,而可溶性糖含量则先下降后上升,其峰值分别比对照高0.16、1.29mg?g-1;不定芽增殖过程中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POD活性的变化为先下降后上升,CAT活性则一直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它们的活性较对照均有所提高.研究表明,添加0.5g?L-1NaCl和0.2g?L-1壳聚糖都能显著提高不定芽的增殖能力,并能很好地调节自身营养物质含量和保护酶系统活性,维持不定芽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使之表现出更强的增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蕉花蕾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我国主裁品种巴西蕉为研究对象,为充分利用香蕉花的药理活性和香蕉花蕾植物资源,分析香蕉花蕾不同部位主要营养成分与功能性物质。结果表明:香蕉花蕾3个部位的营养成分和化学组成存在明显差异(P<0.05);香蕉花和生长点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较低的水分含量,花中总膳食纤维的含量最高(5.74g/100g);3个部位均含有大量的矿质元素,其中以钾含量最高,达42.07~57.13mg/kg;氨基酸组成分析得出3部位均含有18种氨基酸且组成比例相似,以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居多,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结果得出亮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脂肪酸分析中,以生长点的脂肪酸总量为最高(0.47g/100g),不饱和脂肪酸达到总脂肪酸的70.2%;化学成分分析中,生长点中总皂苷含量最高(14.77mg/100g),花中总黄酮含量最高(5.9mg/100g)。香蕉花营养价值较高,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个新品种橡胶树叶片养分周年变化规律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热研8-79、热研7-33-97两个新品种和老品种PR107(对照)开割橡胶树叶片矿质养分周年变化规律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叶片的矿质营养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热研7-33-97氮含量显著高于热研8-79和对照PR107,热研7-33-97和热研8-79磷含量显著高于PR107,PR107钙含量极显著高于热研7-33-97和热研8-79,镁含量热研8-79极显著高于热研7-33-97和PR107,新老品种间钾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橡胶树叶片中的氮、磷、钾含量4~12月总体均呈下降趋势,而钙含量表现为逐渐增加,镁的变化比较平缓,且每年的7、8、9月叶片的矿质养分最接近年平均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茎尖脱毒组培苗保绿实验的研究
《生命科学仪器 》 2010
摘要:本实验以云蔗99-601茎尖脱毒苗为材料,研究NAA,IAA,Si等物质对甘蔗生根的影响。另外,关于Si对甘蔗保绿,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甘蔗MS培养基中加入NAA2mg/L,IAA2mg/L,Si1mg/L对甘蔗的生根效果最好;Si0.4-0.5mg/L对甘蔗的保绿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荚兰内生微生物的分离
《广西农业科学 》 2010
摘要:为寻求利用香荚兰植株组织中的内生菌资源制备天然香兰素生物合成的新方法,以不同时期采集的香荚兰气生根、茎干、叶片等为材料,进行内生微生物初步分离。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取样的植株组织分离获得菌株数量有所不同,在3个时期采样的香荚兰植株组织中共分离获得52株菌株,其中2009年6、11月分别获得23、20株菌株,2010年1月获得9株菌株;香荚兰植株不同组织中内生微生物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在获得的52株菌株中,细菌33株,真菌19株,而以叶片的菌株(30株)最高,其次为气生根(16株)和茎干(6株)。根据分离获得的菌落大小、颜色、透明度、干湿程度等表面形态特征,并结合光学显微镜的观察,这些菌株分属于7个类群,即4个细菌类和3个真菌类。该研究初步探明了香荚兰植株组织中内生微生物的分布状况,为今后更进一步的分离筛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花药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培养基配方优化及体胚发生的组织学观察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 2010
摘要:利用来自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Arg)未成熟花药的愈伤组织进行了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采用附加BAP、NAA及2,4-D各1mg/L的改良MS培养基诱导获得带有明显前胚结构的胚性愈伤组织。将这些愈伤组织再转移到含有1mg/L激动素及0.1mg/LIAA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继而获得体细胞胚胎。胚性愈伤组织的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体细胞胚胎产生于愈伤组织外表的分生组织细胞。此外,在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胎发生中均观察到克隆变异的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