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0450条记录
不同彩色甜椒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CSCD

摘要:对培育的3个不同颜色彩椒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色彩椒和绿色彩椒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即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叶绿素呈下降趋势,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呈上升趋势,总酚和类黄酮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紫色彩椒含有相对较高的色素和抗氧化物质,且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即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叶绿素和花青素呈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总酚和类黄酮则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彩色甜椒 生长发育 色素 抗氧化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5种杀虫杀螨剂对皮氏叶螨的毒力测定

热带农业科学 2010

摘要:采用玻片浸渍法,对15种杀虫杀螨剂对香蕉皮氏叶螨的室内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以阿维菌素对皮氏叶螨的雌成螨的毒力为最高,LC50为0.0055mg/L,其次为鱼藤酮,LC50为0.0173mg/L,毒力最低的为吡虫啉,LC50为113.1014mg/L;15种供试药剂对皮氏叶螨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阿维菌素>鱼藤酮>唑螨酯>哒螨灵>毒死蜱>辛硫磷>高氯苯>联苯菊酯>功夫>螺螨酯>甲氰菊酯>丙溴磷>敌敌畏>炔螨特>吡虫啉。

关键词: 杀虫剂 杀螨剂 皮氏叶螨 毒力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荔枝果皮中基因表达方法的建立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CSCD

摘要:以不同发育阶段的‘糯米糍’荔枝果皮和成熟时不同色泽表型的‘糯米糍’(红色)、‘乌皮荔’(紫色)和‘鸭姆笼’(绿色)荔枝果皮为试材,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做内标、类黄酮-3-O-葡糖基转移酶(ufgt)基因为目的基因,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 I染料技术的Real-Time PCR检测体系,并分析ufgt基因在上述材料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以cDNA为模板建立的标准曲线循环阈值(Ct)与标准cDNA模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gapdh基因和ufgt基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99,扩增效率分别为96.2%和95.3%,达到定量PCR分析的标准。利用该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糯米糍’荔枝果皮和3个成熟时不同色泽品种荔枝果皮的ufgt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荔枝 Real-TimePCR ufgt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藤酮对椰心叶甲的生物活性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CSCD

摘要:研究鱼藤酮对椰心叶甲的杀虫活性,采用胃毒法和触杀法测定鱼藤酮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和采用触杀法测定鱼藤酮对椰心叶甲卵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鱼藤酮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24h和48h的LC50值分别为5.315、1.681mg/L。对椰心叶甲卵也有显著的毒杀作用,在供试浓度为5~20mg/L时,对椰心叶甲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均在50%以下。鱼藤酮对椰心叶甲5龄幼虫的触杀作用较差,其24h和48h的LC50值分别为23.68、16.24mg/L。

关键词: 鱼藤酮 椰心叶甲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菌绿色木霉对几种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中国瓜菜 2010

摘要:为了比较木霉菌(Trichoderma)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效果,利用对峙平板法测定了绿色木霉菌及木霉菌和杀菌剂联合使用对几种枯萎菌的拮抗作用。通过对峙培养可以观察到,多数情况下,接种后3d内绿色木霉菌即可与病原菌接触,随后覆盖或侵入病原菌菌落内,从而抑制或阻碍其生长。木霉菌单独使用时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与杀菌剂联合使用比单用杀菌剂效果更显著,其中以绿色木霉菌+咪酰胺联合使用的效果最好,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达到了79.3%,对香蕉枯萎病1号小种的抑制率达到59%。

关键词: 木霉菌 真菌 抑制作用 杀菌剂 枯萎病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黎药海南风吹楠脂溶性成分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摘要:目的:研究海南风吹楠(Horsfieldia hainanensis Merr.)枝叶脂溶性部分细胞毒活性及其化学成分。方法:采用MTT法进行其细胞毒活性测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海南风吹楠脂溶性部分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显示了生长抑制活性;从海南风吹楠枝叶脂溶性部分鉴定了20个成分。结论:本次研究为海南风吹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海南风吹楠 GC-MS 细胞毒活性 MT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CYP79A2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热带生物学报 2010

摘要:苯丙氨酸氮羟化酶是植物中催化异硫氰酸苄酯(BITC)生物合成的第1个酶。笔者以番木瓜嫩叶总RNA反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依据拟南芥(NM-120608)和油菜(EU877074)的CYP79A2基因序列,并结合番木瓜的全基因组序列草图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了大小为923bp的基因片段,命名为CP-CYP79A2。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其为番木瓜的CYP79A2基因片段。为进一步研究番木瓜BITC的生物合成调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番木瓜 异硫氰酸苄酯 苯丙氨酸氮羟化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澳洲坚果的盆栽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10

摘要:澳洲坚果有光壳种和粗壳种2种,别名昆士兰栗、澳洲胡桃、夏威夷果等,属山龙眼科、澳洲坚果属,常绿乔木,原产于澳大利亚东海岸热带雨林。澳州坚果可以缓慢生长到12~15 m,树叶深绿色有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解法提取长春花中长春碱、长春质碱、文多林

时珍国医国药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纤维素酶法提取长春花中长春碱、长春质碱和文多林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长春碱、长春质碱和文多林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加酶量、浸提倍数对长春碱、长春质碱和文多林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实验得出纤维素酶解长春花的最佳工艺为:温度40℃,pH1.5,时间12h,浸提倍数20,加酶量2mg/g长春花。结论酶解法较酸水浸提法更有利于长春碱、长春质碱、文多林的提取。

关键词: 长春花 长春碱 长春质碱 文多林 纤维素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省中部地区发展油茶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摘要:根据油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特别是在其花芽分化期、开花授粉与果实膨大期、油脂积累期等重要生长发育期对各气候因子的特殊要求,结合海南中部地区的气候条件,通过分析比较,并综合考虑到多种因素,认为除海南沿海地区外,在海南中部地区适宜进行油茶的经济性栽培。强调在该地区要实现油茶的丰产,应采取系列化的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 海南 油茶 生态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