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中低产田成因类型划分方法的研究

资源科学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计算环境因素满足度的基础上,对中低产田的主要限制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据此划分中低产田的成因类型,这种划分方法对中低产田的开发改造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中低产田;成因类型;限制因素;满足度;划分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78599中新选玉米自交系鉴定初报

玉米科学 1999

摘要:78599是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一个多抗性极强,品质较好,产量较高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我所1989-1994年从中选出了2188、599-3、品24和早448等玉米自交系。现已完成了3-4个生育周期的鉴定,鉴定结果认为,这4个玉米自交系,在不同年份,较复杂的自然条件下,多抗性表现稳定,2188、早448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高,可直接利用;599-3、品24可作为改良玉米品质和多抗性抗源使用。

关键词: 自交系 多抗性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小麦叶锈菌群体的毒性基因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1994~1997年间,利用25个抗叶锈病小麦单基因系(或近等基因系),对来自山西省10个地(市)31个县(市)的334个小麦叶锈菌株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山西省小麦叶锈菌群体的毒性基因频率。结果表明,毒性基因V19的出现频率较低(2637%),其对应的抗性基因Lr19为目前山西省小麦叶锈菌的有效抗病基因。其次,毒性基因V15,V20,V25的出现频率分别为715%,7625%,7808%,对应的抗性基因Lr15,Lr20,Lr25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除此以外,其余21个毒性基因的出现频率均高于8174%,其对应的抗性基因为目前山西省小麦叶锈菌的无效基因,在小麦抗锈育种上没有重要利用价值。

关键词: 小麦叶锈菌,抗性基因,毒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地膜覆盖下多功能“包体肥”的技术应用效果

华北农学报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地膜覆盖下包体施肥与空白、条沟追肥、穴窝追肥比较,株高、穗位均降低,节间缩短、茎秆增粗,群体稳定性增强,叶面积加大,叶片持绿期、功能期延长;穗粒数增加到616-33 粒。千粒重达到340-0 g ,比空白、条沟追肥、穴窝追肥增重19-5 ,15-0 ,5-0 g,分别增产7-33 % ,5-37 % ,4-08 % 。包体施肥能够有效替代地膜覆盖玉米的中、后期追肥。

关键词: 玉米 地膜覆盖 多功能包体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植物中铅元素含量的初探

中国草地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初步研究了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植物中铅元素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五台山区植物中铅元素的含量范围为未检出~15.63mg/kg,平均含量为6.54mg/kg;不同植被垂直带中铅含量以常绿针叶林带最低,亚高山草甸带最高;不同科植物中铅含量以莎草科植物最高,松科植物最低,草本、阔叶植物、灌木植物含铅量高于针叶植物。

关键词: 铅;含量特征;植物;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贮藏应注意的问题

山西农业 1999

摘要:一、采前管理 葡萄贮藏受采前、采后多方面因素影响,采前管理直接影响到葡萄的品质及耐贮性,没有高质量的葡萄是谈不上贮藏保鲜的。采前管理是指采收以前的一切栽培技术措施,包括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疏花疏果、果穗整形、合理负载量等。我只强调在肥料施用中要注意有机肥和无机肥搭配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秋茬西葫芦加代繁种技术

中国蔬菜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葫芦种子发育从开花到成熟需70d(天)左右,山西省中北部无霜期短,一般制种多限于春茬。本试验通过夏季遮阳,秋末覆盖地膜,适期播种以避开病害高峰等措施,在秋季加代繁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播种期分别为7月25日、8月5日、8月15日、8月25日,在高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体细胞再生过程中代谢物质变化规律的初探

生物学杂志 1999

摘要:本文对诱导起始到胚分化整个过程中的愈伤组织的代谢物质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随着培养天数增加逐渐下降,下降趋势分别符合方程y=1.0572-0.0059x,y=2.342-0.0114x;2、蛋白质和核酸含量随着培养天数增加逐渐上升,上升趋势分别符合方程:y=0.261+0.0054x,y=0.329+0.0023x。

关键词: 棉花;体细胞;愈伤组织;代谢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城新保苗种衣剂防治苗期病害的研究

中国棉花 1999 CSCD

摘要:1995~1997 年连续3 年调查、取样、分离,认为运城地区棉苗根病的种类主要为立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Kuhn)和红腐病菌(Fusarium spp.)。通过对种衣剂1、2、3 号室内毒力测定,盆栽接菌、小区和大田与现有种衣剂的试验比较,该3 种种衣剂对立枯、红腐病防治效果均很好,特别是运城1 号与现有药剂北农牌、天津牌比较,防治效果极为显著,对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尤为突出。

关键词: 运城地区 种衣剂 苗期 病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产量育种动态模型探讨

山西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120个陆地棉品系产量构成三因素进行分段研究表明,构成皮棉产量的三因素间存在动态平衡,不同组合模式,其产量表现不同。单株铃数、衣分、铃重都存在最佳选择范围,在此范围内容易形成高产皮棉的优化组合。三因素中某一因素的过高选择,会降低另外两个因素的选择动态,不易形成最佳产量组合。

关键词: 陆地棉,产量育种,动态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