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壳聚糖拌种对小麦生长及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用壳聚糖拌种可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数,提高产量。壳聚糖拌种对小麦发芽、出苗无明显影响。壳聚糖或壳聚糖与粉锈宁混配拌种,可抑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其发病率比对照降低30%~50%。

关键词: 壳聚糖,小麦,生长,纹枯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稻新组合特优559制种高产的特性与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特优559的亲本为盐恢559和龙特浦A,该组合具有制种高产的特性。制种高产的策略是:母本保足穗,父本争大穗,主攻异交结实率。相应的技术为:合理安排播期、播差期;培育壮秧;合理安排行比,插足基本苗;加强田间管理;采取辅助措施,提高异交结实率;去杂防杂。

关键词: 籼型杂交稻,生物学特性,高产制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性别控制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采用Y精子抑制剂从公兔45日龄起拌入饲料中饲喂,至性成熟后,通过自然交配方式获得22窝156只仔兔,其雌雄比例为2.90∶1,明显高于自然性比率1∶1的结果,达到了国内外目前沿用的精子分离法控制动物性别的研究水平

关键词: 性别控制,Y精子抑制剂,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花果氮磷钾单元素肥料用量试验初报

江苏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无花果单元素氮磷钾用量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和一年生未结果树,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少,亩施N、P2O5、K2O分别为575、175、625kg,二年生幼龄结果树以亩施115、35、625kg较为经济合理。幼果初显期为第一次追肥的关键时期,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关键词: 无花果,氮,磷,钾,幼果初显期,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粳稻优势表现及亲本配合力初步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用代表性不育系和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组合,测定F1株高、生育期、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粒重等9个性状的相对优势;估算参试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1)杂交中粳稻F1的优势普遍存在,单株粒重优势较强。(2)多数性状的优势形成与其双亲平均值或个别亲本之一相关密切。(3)利用配合力相对效应选拔亲本和预测组合优劣,较接近实际

关键词: 杂交,中粳稻,亲本,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大豆新品种淮豆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夏大豆新品种淮豆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杨加银张复宁冯其虎徐海斌(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223001)淮北地区是我省大豆主产区,常年大豆面积200万亩左右,占全省三分之二。80年代中期育成的高产品种泗豆11促进了本地区大豆生产的发展,但该品种存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M菌剂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1997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籼稻新组合特优559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种子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特优559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用龙特浦A与盐恢559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在1993年—1995年在江苏省和全国区试中,产量连居第一。1996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997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和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到15万hm2以上,遍及南方杂交稻种植区,发展势头迅猛,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杂交籼稻 组合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特浦A的提纯方法──“一交二圃法”

种子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龙特浦A多年的提纯实践,总结出利用龙特浦A、B进行单株成对回交→建立株系圃→建立原种圃的“一交二圃”的提纯方法;介绍了提纯效果及技术操作要点;讨论了龙特浦A在提纯及应用上必须注意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龙特浦A 提纯 一交二圃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通引1号大麦的选育、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通引1号大麦的选育、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朱荣华沈明德江艮荣魏亚凤(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如皋226541)1选育经过通引1号大麦原品系名称为88-57,系我所1988年从日本引进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1991年参加所内品比试验,表现高抗大麦黄花叶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