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槟榔花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诱导脱氧核糖降解的保护作用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以槟榔花茶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3种提取方法,即:①100℃沸水浴提取3次,每次30min;②超纯水常温提取3次,每次6h;③95%的乙醇常温提取3次,每次6h。研究采用不同提取方法对应所得的槟榔花提取物对Fe2+的络合能力、Fe3+的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并测定每种提取物的总酚含量,以Fenton反应为模型,研究不同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诱导2-脱氧核糖降解的保护机理。结果表明,以第1种提取方法(100℃沸水浴提取3次,每次30min)所得的提取物抑制脱氧核糖降解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较强,总酚含量较高,但其对Fe2+的络合能力和Fe3+的还原能力相对较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嫩果中儿茶素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甲醇超声提取槟榔嫩果中的儿茶素,先用石油醚除去杂质,再用乙酸乙酯萃取,提取物经抽真空浓缩,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结果表明:槟榔嫩果中儿茶素类组分为(+)-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槟榔嫩果 儿茶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健康苗可大幅提高甘蔗产量
《农家顾问 》 2010
摘要:对甘蔗健康种苗3季新植、3季宿根的农艺性状、产量等进行田间的比较试验,结果证明:种植脱毒健康种苗可以增加甘蔗单位面积产量23.0%~40.0%,蔗糖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黄化病叶片差异表达蛋白筛选与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以相同品种,树龄、长势一致的黄化病槟榔和健康槟榔叶片为试材,采用TCA(三氯乙酸)/丙酮法制备蛋白质样品,结合双向电泳-质谱结合技术,分析病原菌-槟榔互作后差异表达蛋白。结果表明,双向电泳SDS-PAGE胶中黄化病槟榔叶片与健康叶片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1081个和960个,其中差异明显的点34个。选择5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MALDI-TOF-MS)鉴定,并进行数据库查询,结果鉴定了2个蛋白质,分别为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和蕈状支原体高同源蛋白,这些蛋白质可能参与了槟榔黄化病发生和发展过程。另外3个蛋白点在数据库中未检索到同源性和匹配率较高的蛋白质,认为是未知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MuMADS2基因表达产物的亚细胞定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对已获得的香蕉MuMADS2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芯片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可能作为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中,是乙烯上游的调控因子,参与调控香蕉果实的成熟过程。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构建香蕉MuMADS2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MuMADS2,再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其转入洋葱表皮细胞进行亚细胞定位观察。结果表明:该基因表达产物定位于细胞核中,符合转录因子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移巴西橡胶树HbCBF1基因提高烟草抗寒能力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将巴西橡胶树HbCBF1基因导入到烟草中增强表达。GUS染色和PCR鉴定结果表明,外源DNA片段已成功导入并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选取3个烟草转基因株系用于进一步鉴定分析,分析表明,转化植株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上升了4.2倍、3.1倍和2.5倍,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也明显提高。电导率法测定转化烟草的相对存活率分别为19.8%、17.5%、16.3%,高于对照植株的7.7%。以上结果表明,橡胶树HbCBF1基因能够增强非低温驯化植物烟草的抗寒能力,其机理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内容物的积累从而提高细胞的低温防御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杧果畸形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杧果畸形病(Mango malformation disease)是世界各个杧果产区的重要病害。对发生在中国的杧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为1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值为5。病原菌能够利用试验的各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果糖最好,氮源以蛋白胨最好。连续光照处理菌丝生长速率高于交替光照或持续黑暗处理。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5℃,20min或者60℃,5mi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分支酶活性测定及同工酶电泳技术应用初探
《热带作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淀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SBE)是唯一引入α-1,6糖苷键分支点,催化支链淀粉形成的酶,影响淀粉分支程度及淀粉粒的精细结构。本文以3个亲缘关系较远的高产木薯品种(SC124、SC8、Arg7)为材料,利用SBE同工酶电泳及酶活性检测观察木薯块根支链淀粉增长较快时期SBE活性变化动态,结合支链淀粉含量检测分析木薯淀粉同工酶表达特点与支链淀粉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后140d至180d为木薯单株支链淀粉含量快速增加时期;SC124和SC8支链淀粉积累量早于Arg7达到高峰;Arg7各个时期的支链淀粉含量及SBE活性均表现最高。同工酶分析表明,木薯分支酶有SBE-I和SBE-II两个基因位点:SBE-Ι至少有3个等位基因位点(SBE-Ιa、SBE-Ιb、SBE-Ιc),品种间具有多态性;SBE-II为单一条带,但活性大小在品种间和发育不同阶段有差异。初步判定等位基因位点SBE-Ιc和SBE-II可能对SBE酶活性和支链淀粉含量贡献较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